一个容易害羞的纯情少女,一个恋爱时的甜蜜姑娘,一个心里只有宋钢的贤惠妻子,一个和李光头疯狂做爱的情人,一个生者戚戚的寡妇,一个面无表情的独身女人 。在小说《兄弟》结局中,最让人感到意外的,一定是林红这个角色。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这世上唯一稳妥的冒险,是主动走入窄门。决定人这一生命运的,究竟是什么?余华在他的长篇小说《兄弟》中,用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探讨了这个极其严肃的命题。两个重组家庭的兄弟,同样出身底层,同样没有亲长庇护,两人相依为命了整个少年时代,却在成年后分道扬镳,活出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兄弟》这本小说上部的时代背景是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文革”时代,所以看到宋凡平的死我们会流泪却无能为力,看到李兰的遭遇我们会同情却无可奈何,下部是浮躁纵欲、众生万象的现在,所以看到李光头、林红还是刘成功、赵诗人、余拔牙、王冰棍、周游骗子,我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的人,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期待上岸但大多找不到方向,而宋钢则是垂死挣扎、生死疲劳,小人物的命运和两个时代一样的天翻地覆,余老师说,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而幸运的我三个晚上的时间跟着余老师的文字也经历了两个时代的天翻地覆。
自己追的女人跟自己兄弟跑了,在兄弟外出打工期间,又把女人搞了回来。这是小说,也有很多事实。1. 故事梗概故事的整体脉络,围绕李光头和宋钢兄弟俩人的主线展开。两人是既不是同父、也不是同母的兄弟,宋钢大李光头两岁。
读余华的《兄弟》上下部,深感作者的心也随着时代的更新迭代变得浮躁,看的我也躁动不安,几次想弃书。我又特别害怕看描写1976年以前的书,那是一个悲惨的年代,我每次都是通过书中只言片语的描述来想象它的残酷,《兄弟》上部对文革的描述更是让我胆颤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