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一堂生动有趣的人工智能课,可以怎么开展?6月5日,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大学城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电化教育馆主办,约150名广州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教师就人工智能跨学科的教学展开了丰富的研讨。
“学校有哪些食堂?”“新生什么时候选课?”“寝室的条件如何?”……只要关注“学在华理”公众号,从“迎新专栏”选择“智能迎新助手”,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提出疑问,旋即得到想要的答案。“真神奇,正在回答我疑问的不是一个人!
天津体育学院数字体能中心大屏上会显示所有人运动数据,并通过后台计算,给出个性化调整方案。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领衔、8位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领域教授共同打造的“人工智能导论”在双校区31间教室同时与4166名大一学生分享。天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开展智能小科普活动。
Sora、ChatGPT、AIGC,这些频繁刷屏的“热词”,你一定不陌生吧?当前,人工智能技术(AI)发展势头迅猛,正以超乎预期的方式改变着人类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其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术范畴,越来越成为与每个人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这学期伊始,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青年研究员陈智能收到了数封让他意想不到的邮件。这门课就是他今年联合马兴军、曹艺馨、戈维峰三位老师新开设的AI专业核心课程(AI-Essential Courses简称AI-E类课程)《人工智能前沿探索实践》。
最近,在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一场特殊的面试正在进行。13个大学生角逐5个名额,参加即将举行的“2023腾讯开悟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全国高校公开赛”。未来几个月,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理解越深的学生,将会越受青睐。
来源:中国网 2024年12月31日,清智数源“清智AI”携手教育领域领头人、团队打造的人工智能示范课活动圆满落幕。这次标杆式的实践盛会,不仅展现了一堂生动的智慧课堂,更彰显了清智数源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卓越实力与创新理念,成为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
中新社成都9月4日电 (记者 贺劭清)“What does this machine do(这台机器是干什么的)?”4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Zahidul Alam拍下身前吊弦疲劳试验仪器的照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学期,各地将AI技术融入开学第一课,让同学们及时拥抱技术新变化。在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这个在门口参与迎新的可不是一个哪吒立牌,而是由师生共研的AI机器人,它不仅搭载了智能交互系统,还能通过顶部的视觉传感器捕捉学生的动作。
“欢迎小主人回家。天黑了,已经为你打开客厅灯光和空调,电视正在播放你喜欢的新闻联播……”“老师快看!‘小飞’和我互动了!”在天津益中学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操控平板电脑进行编程,看到“小飞”智能机器人依据指令与学生们对话并完成指定的动作。
河南日报记者 曹萍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代表提出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我省6所学校入选。我省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情况如何?怎样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教育?
使用软件批改作业,让学生用大模型进行自主探究……随着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学校引入各种AI软件辅助教学。那么,AI技术能否成为老师的“好助手”?老师会不会因此图省事而对学生放手不管呢?记者走进首都校园进行了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