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0日讯 操作无人机在一张A3大小的纸板上起飞后,绕飞“抓拍”污染源的三张不同角度的高清照片、准确判断污染源的位置与线索,然后定点降落在纸板上……在9~10日召开的武汉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现场,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执法队员在无人机执法应用环节稍有失
“啪嗒……啪嗒……”滴滴汗水顺着监测人员脸颊滑落。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和南京秦淮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的现场监测人员头顶烈日在月牙湖南湖、湖心进行重点水体采样。勘察水体颜色变化,测量水体透明度、水温、水深、溶解氧等指标,详细记录每个监测点藻类的生长情况……监测人员忙中有序。
来源:环球网 在江苏盐城沿海经济区,一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湿地——条子泥景区,正迎来全新的保护方式。每日上午9时,一架自动巡检无人机准时升空,对景区核心区域展开全面巡查,利用高科技手段守护这片珍贵的“地球之肾”。
来源:【看余杭】在未来科技城杭州中汇通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技术人员在低空无人机管控平台上进行远程操作,远在186公里外的金华市巡特警支队无人机快速起飞,平台上显示本次飞行的海拔高度、水平速度以及地面实时画面等信息。这是中汇通航无人机智慧化社会治理应用场景之一。
“上海环境”公众号执法专栏——“E图E事”栏目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本市生态环境执法(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系统开展党建引领、执法工作、队伍建设、执法大练兵等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
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长跑中,始终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难题,河水污染逃避监管的手段,与治理的技术“此消彼长”。“某城市监测站的数据每天都在显示河水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找出污染源却异常困难。为此,环保人员不得不每天深入村庄,沿着狭窄的小路寻找潜在的污染点。
南都讯 记者颜鹏 12月9日上午,深圳市龙岗区仁恒梦创广场,一场无人机与“蜘蛛人”的清洁竞赛吸引了大量市民观看。无人机负责喷水和泡沫,机器人根据指令对高层玻璃进行擦拭;另一边,“蜘蛛人”身着专业的安全装备,在摩天大楼的外墙上攀爬游走。最终,无人机团队在时间上节约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