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024·宁强县第四届“羌族文化共传承”羌历年系列文化活动之“醉美宁强 幸福羌年”欢度羌历年文艺演出在宁强县人民广场举行。羌历年,在羌语中称为“日麦节”或“日美吉”,意思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是羌族同胞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
10月27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第二场继续精彩上演。来自四川省汶川县水磨古镇的阿坝师范学院,选送了原创作品羌族女子群舞《尼莎,妈妈的歌谣》,该作品选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声部“尼莎”。
11月1日,以“走北川 过羌年”为主题的羌年庆祝活动在四川省北川县举行,通过羌族原生态歌舞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山水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浪漫诗意。图为女子舞蹈《云飞蝶舞》表演。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文艺展演现场。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舞蹈《吉祥年》表演。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7日电 (何艳)在羌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10月25日,由汶川县夕阳红老年协会主办的汶川、理县、茂县三县驻都江堰老年协会“共襄国庆与羌历新年双节文艺汇演”精彩上演,参演及现场观演老干部近800人。活动现场。
左手持鼓,右手执槌,拍鼓、甩脚、旋转、吆喝……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威州镇月里村年仅两岁的萌娃小耶格,在众人的围观下跳起羊皮鼓来毫不胆怯。羊皮鼓舞是自羌族文化中沿袭下来的舞蹈,是羌民族传统习俗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9月19日至9月22日,一场属于四川的“舞蹈风暴”即将举行。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3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决赛将在绵阳市绵州大剧院举行。此次比赛还专门邀请到综艺《舞蹈风暴》的幕后技术团队做支持,为大家开启线上全球同步直播。
在当晚演出的舞蹈作品中,多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充分展现。例如,在男子群舞《天鼓》中,编导将民族传统技艺在祖孙间的传承过程,浓缩在从日出到日暮的一天之中。在鼓与人的互动中,蕴藏着无数生机,显示出藏族人民在新时代豪迈前进的精神风貌。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日前,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终评暨现场展示活动落下帷幕。在为期7天共20个场次的演出中,共有来自全国64所院校、250个教师的精品课程和舞蹈作品项目通过初选,参加了现场展示和终评。
武山旋鼓舞旋鼓舞武山旋鼓舞又称“扇鼓舞”或“羊皮鼓舞”,是羌族人民在长期农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的滩歌镇、洛门镇百泉村、龙台乡、山丹乡等乡镇村庄。武山旋鼓舞年代久远,其起源在历史上有牧羊人震狼说、祭祀说、军事说等多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