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市民陈玉下班回家时,看到路边有一商贩操着豫北口音,说是给驻马店一个酒店送红薯粉皮,还剩下五六箱,想低价销售。“一箱粉皮大概五六斤,50元钱。”陈玉说,她和几名市民看着这种粉皮有红薯的颜色,便购买了一箱。当天晚上,她把粉皮放入锅内煮的时候,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来源:【滕州融媒】3月19日,南沙河镇上徐村的农民在晾晒手工粉皮。该村粉皮的加工制作已有100多年历史,为加快产业发展,该村成立了粉皮产业协会,进行精包装销售,产品进入了各大商场超市,并利用网络打响名牌,赢得了崭新的发展空间。本文来自【滕州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0日讯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小石泉村粉皮制作已经有500余年的历史,2021年11月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到逢年过节,粉皮就成为了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必备品,同时也受到了各地客户的欢迎。
山西新闻网河曲视窗讯(特约通讯员 马晓丽) 今天偶得闲暇,我去看望80多岁的老父亲,顺便给爸买了点中午蔬菜。到了金三角的蔬菜市场入口处,有卖粉皮的,就买了一碗,看见师傅不紧不慢做的一丝不苟,尤其是最后调料还弄了好几种,每一道程序做的那样专注、就像一位禅定的老人。人看上去也蛮精干。
来源:大众日报 年关将近,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张满村,村民吴艳香正忙着晾晒手工制作的绿豆粉皮(上图)。 据了解,手工制作绿豆粉皮在张满村已有百余年历史,几乎家家竖满晾晒粉皮的高粱帘子,户户支着热气腾腾的大锅,全村年产粉皮150万公斤。
粉皮是咱泌阳的特色传统美食,易做又经济,可口又不腻,是广大泌阳百姓的至爱。 因为它凝聚了风土人情,也蕴藏着厚重饮食文化,虽是吃喝玩乐市井小事,过完年返城时带上一摞,也捎上了乡情亲情。粉皮是一种用淀粉制成的传统食品,适宜于农户家庭制作,工具也很简单。
图\文\视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戴伟 张中“鲜粉皮,好吃的鲜粉皮!纯地瓜面的,只要吃一次,你就会逢集都来买!”济南市西营大集上,王明娥的叫卖声和爽朗的笑声特别吸引人。王明娥正在直播带货王明娥正在直播带货五块钱两张,从三年前开始,王明娥的鲜粉皮就卖这个价,从来不还价。
来源:【云上河南】11月22日,在后河镇刘庄村手工粉皮加工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旋皮、起皮、晾晒,一排排晾架井然有序,一串串粉皮晶莹剔透,成为刘庄村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据了解,刘庄村“手工粉皮”是刘庄村的特色产业,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加工历史。
黎衍俊沙琅镇位于广东省茂名市,山好水好,果子芬芳,稻花飘香。当地人制作的小吃品类繁多,让人品咂不尽。沙琅粉皮更是声名在外。沙琅镇井面村经营沙琅粉皮历史悠久,制作的粉皮白薄透亮,入口清新爽滑。翻起一条粉皮置于砧板上,举菜刀嗤嗤切开,装碟后松软不粘连,条条有韧性不易断。
沂水县夏蔚镇村民晾晒粉皮。 沂水县夏蔚镇村民旋揭粉皮。 以前每到腊月,沂蒙山区很多百姓都会用地里产的地瓜加工成粉皮或者是粉条作为餐桌上配菜的粉皮、粉条下锅煮熟后以其外表光亮透明、咀嚼起来口感筋道等特点颇受青睐。
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杨莎莎 范芝秋 威风锣鼓震天响,大红灯笼高高挂。1月3日,汨罗市桃林寺镇杨爷庙村早早有了年味。湖南省乡村气息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粉娘”王俊头戴三角巾,身着红底拼接蓝白碎花的民俗服饰,干练地张罗着一场新年“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