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也终于体会到了“恶霸地主”的这种感觉:泡上茶,躺在摇椅上,翘上二郎腿,眯着眼,手拿折扇打节拍,美滋滋享受着苏州评弹《白蛇传·赏中秋》:“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静无尘……我不知几世来修到,方能够缔结丝萝,攀上你这女千金,我是暮暮朝朝,忘不了你白素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24日晚,上海六六夜生活节期间,上海评弹团与1925书局联合推出“深夜书店节”评弹夜场,以“双陆”陆锦花、陆嘉玮为代表的全青年演员阵容与市民游客共享夏日时光,还原老底子弄堂里纳凉听评弹的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徐翌晟)“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沐草药浴,江南的初夏充满了烟火气,昨晚在66上海夜生活节期间,上海评弹团与1925书局联合打造深夜书店节评弹夜场活动,推出以“双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转眼已至3月下旬,江南的春天最是惹人喜爱。吴侬软语演唱的江南评弹,也十分钟爱“春天”这一主题。3月19日下午,上海评弹团走进具有百年历史的1925书局,带来一场《万紫千红总是春——评弹雅集》。
朱慧珍(1921—1969),江苏苏州人。出身于苏滩艺人家庭。16岁随其姐学唱苏滩。18岁起,从电台广播中学唱弹词,私淑蒋如庭、朱介生,以唱“俞调”为主。后又从周云瑞习琵琶,不久即在苏州电台播唱开篇。1946年起与夫吴剑秋拼档说唱长篇弹词《白蛇传》、《玉蜻蜓》。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中秋之夜,花好月圆,玉露生凉,丹桂香飘。江南之地对中秋的讲究,古已有之,翻阅古籍,会发现吴地明清间中秋习俗多达数十项,饶有情趣——祭月、赏月、食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月盈江南,自然也少不了吴侬软语相伴。
1954年与弹词名家蒋月泉搭档,以演《玉蜻蜓》《白蛇》红遍江南。据传,蒋、朱合演的《玉蜻蜓》有90回录音,但笔者只听过蒋、朱的《玉蜻蜓》6回,两人合说的《白蛇》则有18回,由“游湖”、“说亲”一直至“合钵”、“哭塔”,蒋、朱档演来声情并茂,白蛇入世更可人。
对此,笔者在查阅《上海市行号路图录》、《申报》、《上海电话号簿及购买指南》等资料后发现,40年代后期时在现延安中路549号的范围内曾经同时并存过547与549两个门牌号,即如今549号东部那片有着江南园林景致的区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洪桢良旧居,而西部那幢后来成为过评弹团团址英式洋房的老住户实则应为叶启宇。
朱慧珍(1921-1969),唯亭三庄村人。16岁起,随其姐学唱苏滩。18岁跟电台广播学唱苏州弹词。后师从著名弹词艺术家蒋如庭、朱介生,以唱俞调为主。朱慧珍后又师从周云瑞习琵琶。不久,即在苏州电台播唱弹词开篇。
陈云同志是一位评弹爱好者,是评弹艺术的“知音”,更是评弹界令人尊敬的“老听客”,与评弹有着不解之缘。为充分展现陈云同志对评弹事业的关心与指导,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陈云纪念馆此前对位于练塘古镇的评弹艺术馆进行了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