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李鸿章以文华殿大学生、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身份奏准清政府,为家乡合肥许氏祖先修建的祠堂,李鸿章建此祠堂,是以一品大员的最高规格七开间建设,走祠堂建成后,李鴻章亲笔为许氏祠堂题词为“报恩祠”,以示李氏族人发达以后不忘血亲祖恩,李鸿章建许氏祠堂,怎么回事?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是清朝,众所周知,这个朝代由满族人建立,因此也被称为满清。尽管在清朝末期,朝廷腐败,统治者无能,甚至差点被西方侵略者瓜分国土,但最终这一危机被化解,满清建立了国家的民族大统一,这一成就不可小觑。
清朝是一个十分排斥汉人的朝代,虽然没有像元朝那样,将汉人看做下等人,但清朝对汉人的限制依旧很严格,几乎杜绝了汉人所有的晋升渠道,只不过随着清朝八旗子弟的衰落,清朝的中晚期不得不开始启用汉人。在众多汉人官员中,名气最大的一定是晚清四大名臣:曾左李张,那么这四个人当中,谁的地位最高呢?
清朝是满族为主的封建王朝,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封疆大吏几乎都是八旗贵族子弟担任,但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咸丰帝为了镇压太平军,鼓励地方举办团练,于是湘军、淮军异军突起,成为封疆大吏,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洋务运动,这其中就有著名的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当然中兴四大名臣历来有争议,还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的说法,当然我们今天说的主要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1901年心力交瘁的李鸿章离开了人世,仅仅两个多月,梁启超就完成了他的传记。梁启超认为李鸿章以文人入仕,平捻军之乱,办洋务运动,创建现代海军,主持外交,权利达到巅峰,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人杰,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清政府时期,他的建树对国民没有改变历史进程的大成功,主要是输在了封建专制体制。
大清之亡,亡在防汉策略的破产。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阶级,是不以民族作为整体来划分的。大清入关前,摆在面前的有这个几个阶层:第一是农民起义者,第二是汉人官僚和将领,第三才是广大的无数的汉人百姓,按照他们在历代王朝中的地位和性质,我们称之为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