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外公进了微信群,群主每天发链接让他们听养生课,就给他们洗脑,让买推销的产品,一盒胶囊500多,龟蛇酒一瓶是798,一箱3000多。”、“家里老人已经在直播间买了五十个产品,劝都劝不住”、“老人借钱都要买专家在群里推荐的保健品”。
标榜“名医”主播常驻、拥有百万粉丝的养生类直播账号中,每天准时开播、分享健康知识的“医生”竟无一人注明自己的姓名、所在医院和职务。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养生直播和短视频鱼龙混杂,有的表面上讲授养生知识,实际只为兜售保健品;
养气血、健脾胃,教你一招解决身上的老毛病……看到这类短视频的推送,不少老年人都会忍不住点进去一看究竟。结果点开“报名”就会弹出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弹出了收费提醒,只需几块钱甚至不要钱,就可连续听多堂养生课。
“癌症要多吃蛋黄”“一辈子都不用去医院的7条法则”“每天搓一搓,百病去无踪”……在不少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一批自称健康管理、养生诀窍的“专家”“医师”胡编乱造制造焦虑,传播错误信息的同时,误导求医心切、存在健康焦虑的公众。如何快速分辨真假,识破伪养生、伪科普?
创作者在选择垂直领域时,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资质,最好不要选择以下几种垂直领域,否则很容易被平台所限流第一类:财经领域财经领域包括:股票类、基金类、保险类、期货类、黄金及重金属类、外汇类在没有取得财经领域认证通过的,擅自发表财经类的文章、视频、微头条都会被限流譬如:教大家如何理财?
实习记者 柴嵘海量养生保健类直播视频充斥各大短视频平台,颇受中老年群体的追捧。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养生直播和短视频鱼龙混杂,有的表面上讲授养生知识,实际只为兜售保健品;不少视频主播伪装成大师、名医卖课。专家特别提醒,没有获得相应资质的养生直播和短视频不具备合法性,市民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