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既提供精神产品、创造精神财富,又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创造物质财富,是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
——————————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意性、知识密集性、高附加值等特性,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吸纳就业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凭借广泛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体系转型升级、拉动国民经济支柱性增长、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经,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
来源:人民日报 文化产业不仅以“产业之兴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以“文化之繁荣”凝聚起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今年电影暑期档持续火热,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截至8月18日7时,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达178亿元,超过2019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创历史新高。
来源:【人民网】深刻把握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温度、社会广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的经典之作新春伊始,文化领域捷报频传。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上映国产电影主题积极、类型多元、专业性强,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电影制作水准的不断进步。
国家统计局7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357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快3.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0.7%,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实现营业收入单季两位数增长。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再创文化兴盛辉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孜孜探求、不懈奋斗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清晰表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雄心,就“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系统阐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由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到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一字之别,文化自信的充沛底气、再创辉煌的从容自觉,盈注其间。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1月22日下午,2024年江苏省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办。这是江苏文化产业界首次集中组团赴上海开展系列活动,招引对接全国优质资本及文化企业。一场原定规模200人的会议,发出邀请后报名参会嘉宾近400人。江苏,吸引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