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11月11日,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颠覆了人们一直以来认为通过饮食、益生菌或粪便移植可能会改善症状的观点——这篇论文认为,不是肠道菌群影响了ASD行为,而是ASD患者的饮食行为驱动了他们肠道菌群的构成差异。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组与正常孩子有显著区别,这或有助于研发新的自闭症诊疗手段。他们对香港1627名儿童的粪便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肠道中的古细菌、细菌、真菌、病毒的种类、数量和功能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中与非自闭症儿童间存在显著差异。
Deviated and early unsustainable stunted development of gut microbiota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来源:【闪电新闻】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9日讯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及行为重复刻板等问题,很多患者还同时伴有胃肠道症状。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最新发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异性细菌和非细菌成分以及它们的功能,或影响了男童和女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10月12日讯(通讯员 胡薇华 全媒体记者 周倜)“精准肠道菌群移植能够重建肠道微生态,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消化系统外疾病。而这也是这次能帮助这名自闭症患儿重新有能力吃饭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粪菌移植技术,还能治疗改善孤独症状和消化道症状?11月20日,记者从华西医院获悉,华西医院为一例孤独症儿童开展内镜下菌群移植术,患儿在肠道症状、语言表达、社交互动以及情绪调控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心情不好,可能是肠胃不顺?其实肠道是一个情绪器官, 肠道里有非常宝贵的益生菌,维持我们的肠道健康,还可以影响我们的心情。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还可能用于治疗自闭症。《全民健康大会》提醒您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
将健康人群肠道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就能治疗多种疾病,不仅能够治疗肠道疾病,甚至对肠道以外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其中就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自闭症等神经精神类疾病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闭症是一种从婴幼儿期开始起病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起病于3岁前,主要特征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自闭症儿童的共患病常见的是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便秘、消化不良、腹痛等,同时还存在营养问题,以及极端挑食等行为问题。
河南、广西、山东、安徽……从四岁的小朋友到七十多岁的老年人,这一天,他们汇聚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同寄希望于一项前沿而特殊的疗法——粪菌移植,以期重获健康。本期名医诊室面对面,我们走进了微生态医学科张发明教授的专家门诊。
近日,记者了解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兴祥教授及其团队在肠菌移植治疗儿童自闭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了解,儿童自闭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发展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