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日,某设备公司与鲁某某签订《劳动合同》一份,约定:自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乙方从事外贸专员工作,工资按照甲方依法制定的工资分配和工资支付制度确定,每月15日前支付乙方工资报酬。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 (记者费权)竞业限制协议是在职场中常见的法律文件,它旨在规定员工在离开雇主后,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可以在同行业从事竞争性工作。这种协议通常由用人单位提出,并要求员工在签署时遵守其中的条款和条件。
竞业协议:竞业还是“禁业”?竞业限制协议对象范围不断扩大 律师:建议立法约束用人单位行为“竞业限制补偿金一分没有,竞业违约金却要100万元。”某电商主播陈先生表示,竞业限制的范围近年来不断被扩大,原本只是用于限制企业高管等人员的竞业协议,如今也扩大到普通员工了。
2013年8月,殷某与该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约定:“鉴于乙方在职期间,接触、知悉的保密信息对甲方在商业竞争中的巨大价值,因此乙方承诺在甲方任职期间以及从甲方离职后不实施与该项目相关的同业竞争行为,未经甲方同意不从事或参与与本协议相类似项目的任何活动”。
工人日报阅读提示在一些用人单位看来,只要员工签了竞业限制协议就能高枕无忧,最好能签都签上;而部分劳动者也抱着“走个流程”“没什么用”的态度,稀里糊涂地签了字,殊不知这些协议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当劳动者再就业时,因竞业限制协议而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42万,这是徐阳在试用期跳槽后,被前东家索赔的违约金,而他连去送外卖也可能违约。去年4月,他入职一家“大厂”做采购时,签下了竞业限制协议(下称“竞业协议”)。通常,这种协议仅针对可能掌握公司商业、技术机密的少数人群,如高级主管、高级技术人员和“负有保密义务的其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