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也是负责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而隐姓埋名28年的主要领军人之一。本文从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6个方面概括邓稼先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揭示了其精神的重要时代价值。
6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东方巨响”之后,中国又接连研制成功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在一穷二白、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创造“两弹一星”奇迹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做着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
来源:【人民周刊】2024年6月25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邓稼先“百岁”诞辰。邓稼先是我国科学家的代表、科技工作者的榜样。爱国、求实、奉献……他的一生,是对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郭曰方(左)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现场。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60周年纪念日。同年,恰逢“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们策划出版《记忆里的“两弹一星”》和《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榜样》,以飨读者,共话家国情怀。
2024年,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又恰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我回到故乡安徽怀宁,前去瞻仰他的出生地,探访他令人仰望的人生。“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邓稼先,年龄十八,院别为理学院第三年级,系别为物理学系。10月16日,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的展览中,邓稼先之孙邓昱友第一次看到了爷爷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注册片。其中张贴着一张18岁邓稼先的学生照。在邓昱友出生之前,邓稼先已因病逝世。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建设新中国,辞去国外的优厚待遇,长期艰苦奋斗在青海高原和荒无人烟戈壁滩上的高尚情怀。但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则是主流价值观,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一再涌现。
近日,一则短视频《寻找赛先生》在网络掀起观看热潮,在B站累计播放量达4万余次,与视频同步的话题——“怎么理解科学家精神”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我一定要克服现在浮躁的心,努力学习”“作为大学生的我也要不断钻研,传承科学家精神,永远跟党走为国争光”“踏踏实实搞科研,向科学家们致敬”等留言也获得了上百次点赞。
来源:央视网 父亲黄纬禄的一件汗背心,让女儿黄道群在讲述中哽咽不已;茅玉麟说,父亲茅以升的桥梁梦,始于10岁那年的一场桥梁坍塌;长期担任李佩秘书的李伟格说,她看到了郭永怀和李佩夫妇浪漫、传奇而伟大的人生;邓稼先的妻侄许进说,“想给大家讲讲姑父平凡的生活,讲讲他可歌可泣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