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调料,几乎家家都会备有大蒜,大家都知道大蒜生吃是有很强的辛辣味,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独特的味道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大蒜虽然味道辛辣,但是它也是很有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的天然绿色食品。
近几年,独头大蒜深受人们喜欢,不但口感比普通大蒜好,独头蒜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且独头蒜的价格也很高,很多种植户都在想办法种植独头大蒜。其实呢?独头蒜并不是什么单独的一个品种,而是通过不同的种植和管理方法,自然长成的一种大蒜。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秋播大蒜播种时间是在秋季,所以很多人将这句俗语里的“九”理解为九月,其实不然,这句话是针对春播大蒜而言的,指的是“三九寒天”,意思是说,如果春季大蒜播种时间过迟,就会导致大蒜生长期短,由由于后期温度高,生长点不能完全通过春化,容易出现独头蒜,从而降低大蒜的产量。
大蒜是春秋两季种植的主要蔬菜,在市场上,人们会发现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独头蒜的价格往往比普通大蒜要高很多,有时候会高出几倍。现在又快到种植大蒜的季节,就在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朋友说,自己想种植独头蒜,但不知道独头蒜是怎么种出来的?
农谚讲“白露种葱,寒露种蒜”,但我国地域广阔,同一季节在不同的地区就会有不同的气候出现,所以,农谚只能作为参考,而不可照单全收,比如在黄淮海很多大蒜种植区还流行着“种蒜不出九,出九必独头”的说法,这句农谚的本意并不是针对秋季大蒜而言,而是指春季大蒜种植,所谓的九,也不是指九月份,而是指冬九。
大蒜不耐高温,耐寒性较强,喜冷凉的环境条件,适宜在冷凉季节种植。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都是春种。所以在黄淮区域内,只在“九天”未尽的时期内下种,产量不比秋播的差。‘‘种蒜莫出九,出九长独头”的农谚道理就在此。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从古至今也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在民间文化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在农村里,就算是有些人大字不识一个,但也能随口说出许多的农谚、俗语和顺口溜,简单几个字却能概括出深厚的道理。
农村流传一句很盛行的谚语:“出九不种蒜,种蒜为独头”,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每年春季气温升高以后种植的大蒜产量低,长出来的大蒜是独头蒜。大家都知道能长独头大蒜的地块第一土壤瘠薄,第二蒜种瘦小(或者用天蒜),第三种植时间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