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德明道——淇宝馆藏清道光“慎德堂制”款御用茶瓷珍赏道光皇帝像道光时期宫廷饮茶之风日盛。据清档记载,宫廷内专设有茶库。每年皇帝在“升殿侍班仪、大燕之礼、名将之礼、大婚之礼、册立皇后之礼”等大型活动中,还会赐茶给王公大臣,即所谓“御殿庆贺,例有赐茶之典”。
古今陶瓷收藏界有一种重官窑器而轻民窑器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标有堂名款瓷器质量品级,甚至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堂名款就是民窑品。其实,也有很多官窑、御窑使用堂名款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自明代嘉靖朝开始,就烧制了大量标有堂名款的瓷器,堂名款是景德镇瓷器制造业一份特殊的标识。
这件“ 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纹捧盒,是国珍府古陶瓷鉴定技术培训班的一件教具。在已经举办过的,30余期培训班入学考试中,虽然学员里,不乏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却也常被它打眼。有的藏家,既使判断结论是正确的,但问到有何证据时,也只是“感觉”、“个人认为”之类的模糊性语言。
经常听到藏友们抱怨,藏品流拍了,藏品又流拍了,钱花了不少,迟迟不见成交,去小公司前期要承担费用,去大公司自己的藏品很难被选上,即使选上了又担心后期的流拍费,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好的藏品找不到买家,既然这样,为何拍卖行还是屡出高价,真的是市场问题吗?还是藏品不行......
一、造型特征道光时期,瓷器制作工艺欠精,器型笨拙,造型风格与后来的咸丰一朝十分接近。器型选例:1、绶带葫芦小口长颈,垂圆腹,对称扁圆绶带形耳,弯曲弧度较大。此种造型,清代自雍正始,器型隽秀;乾隆时渐规范;道光时则胎厚体重,相形见绌。多见茶叶末釉品种,釉面枯涩粗糙。
粉彩瓷在众多的清宫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简单率直,浓笔艳抹,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故宫藏品中还有郭世五专为他自己烧制的仿雍正粉彩瓶,瓶高30厘米左右,洗口、细颈、溜肩、圆腹、圈足,瓶身以下部装饰为主,绘盛开的花卉和草虫、蝴蝶,如海棠菊蝶瓶、百合花草虫蝶瓶、兰花灵芝瓶、牡丹瓶、月季花瓶
一、道光时期款识特征道光官窑款识与嘉靖时体式基本相同,多用篆书,少有楷书。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落款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
景德镇窑白釉红彩缠枝莲纹瓶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景德镇窑珐琅彩龙凤纹双联瓶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景德镇窑粉彩镂空旋转瓶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景德镇窑五彩凤凰梧桐纹盘 清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景德镇窑青花仿古铜器纹方尊 清雍
在中国古瓷历史长河中,有后朝仿前朝,后代仿前代的情况,认识和鉴别这类瓷器很重要。因为产品好才有人仿,仿制品不是假冒品。人们都是仿好不仿坏,仿得值得才仿,仿得不一定不好,仿得肯定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见得价值不高,也许价更高。认识真假才知好坏,假中有历史,有真正的高仿品。
清朝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峰,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品种还是造型,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从彩瓷到单色釉瓷无所不仿,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随着时代的进步,还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