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解剖"了EP—3C运送美国之后,发奋图强的中国军工借助运—8陆续研发一系列高新工程机,为中国空军的战略进攻打造先进、可靠的"电子屏障";我国的专用电子干扰机已经延续三代:轰—干5、轰—干6、运—9G。
前几日一张北部海军航空兵某场站图算是火了,原因就是背景里出现了一架全新预警机,或者说是粗看是KJ-500,细看发现差异不小,有传闻可能是KJ-700,真假不清楚,但其缝合怪的性质却是一览无遗,当然只要性能优异,缝合就缝合吧!
歼 - 11 作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是中国引进俄罗斯苏 - 27SK 生产线后的国产版。如前所述,可以参照美国 F - 15EX 战斗机的模式,将部分歼 - 11B/BS 战斗机升级为 “歼 - 11 武库机”,极度强化其雷达和挂载能力,并升级机载航电系统,以便能够和歼 - 20 等战机进行更好地配合。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的一则消息显示,解放军空军航空兵部队派出了歼11B和歼11BS战斗机,进行了长达5000公里的长途奔袭,对于歼击机航空兵来说,进行长达5000公里的长途分析并非易事,因为在歼击机内部驾驶舱是相当狭窄的,飞行员很少有活动的空间,同时歼11B和歼11BS战斗机均不具备空中受油能力,所以这些战斗机经历了长达20个小时的飞行期间在多个基地进行停靠,此次歼11B和歼11BS战斗机所停靠的基地也是陌生空军基地,这对飞行员的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现代战争中,制电磁权是必争高地,通常人们认为制空权第一,实际上,没有制电磁权根本就不可能有制空权,所以,电子战机,这种拥有比较玄乎的、挂好几个吊舱,导致载弹量比同型战机少的战机,却是真正具有实力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