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老李(化名)疑患肺癌伴淋巴结转移,CT引导下肺穿刺、胸腔积液穿刺均未成功,治疗一度陷入僵局。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超声内镜技术巧取病理组织,老李终于有了明确诊断。怀疑肺癌伴淋巴瘤转移 CT穿刺无法确诊老李今年61岁,目前在城里务工。
专家门诊一位胰腺占位病人外院化疗3个月,体重不仅没减,反而增加5斤,复查病灶还缩小,到底是不是胰腺癌?如何快速准确确诊?入院后接受超声胃镜探查:胰腺颈部探及一不规则低回声占位,横切面大小1.2cm,肿瘤挺小,到底是不是胰腺癌?接着经胃壁超声引导下对病灶行细针穿刺,完成病理学检查。
大家对胃镜、肠镜已十分了解,但超声内镜是什么,很多病人并不了解。殊不知,超声内镜正是内镜医生的火眼金睛,让一些黏膜下病变无所遁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位九旬奶奶超声内镜诊断的故事吧!郑老太虽然已经93岁高龄了,但平日生活自理,身体非常健康。但是,春节前突然出现腹痛、消瘦、黄疸不适。
70多岁的李先生胃部不适症状已有多年,自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近日,李先生胃部不适症状突然加重,当地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胃早癌,病理显示:黏膜内癌。李先生带着检查报告慕名找到南京市中医院内镜中心王震凯主任医师。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不同起源层次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Evaluation of 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of different origin。
鲁网3月23日讯60岁的周女士,因腹部不适行常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粗糙,病理提示:食管高级别上内瘤变,属于食管早癌,但尚不清楚周围状况。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建议其进行超声胃镜检查以确定周围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日前,南充市身心医院消化内镜检查技术迎来新突破——成功为68岁的李大爷实施“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这不仅是营山县医疗机构首次应用该技术,更标志着当地在消化内镜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李大爷因上腹痛到南充市身心医院就诊,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下存在肿物。
来源:【生命时报】主讲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曹 倩□主治医师 陈小丽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在做完胃肠镜或影像学评估后,被医生告知要进一步做超声内镜,来评估检查中发现的“隆起病灶”或者排除胰腺和胆道的疾病。这时,不少患者心生疑惑:“内镜不是刚刚才做的吗?
10月29日,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内镜诊疗科开展首例无痛胃镜+小超声内镜检查。当你做完胃镜或肠镜检查后,发现报告单上有诸如此类的诊断:食管粘膜下隆起(建议进一步超声内镜检查)或者直肠粘膜下隆起(建议进一步超声内镜检查),当你看到这个诊断是不是有点懵啦?超声内镜是什么?
超声内镜可以通过创口或自然孔道进入人体内,用于成像和诊断,既可通过直视观察人体内部的情况,又可同时进行超声扫描以获得管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因为距离的原因,对于消化道及其毗邻的脏器,超声内镜的扫查精度可超过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比如CT及核磁等。
近日,宁津县人民医院胃镜室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食管超声内镜检查,标志着医院超声内镜检查再上一个台阶。60岁的杨先生,近两年总感觉吞咽有点困难,特别是近日进食后哽噎感加重,到宁津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胃镜室副主任詹玉强接诊后诊断可能是食管占位,建议患者做胃镜检查。
小王今年35岁,体检时做了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直肠有一处约0.5cm黏膜下隆起,这让他十分慌张。为了更好地准确识别小王的消化道病变,在征得他同意后,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娅秀医生为他做了超声肠镜,检查结果提示类癌。
据了解,患者为老年女性,反复上腹闷痛1年余,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腹部增强CT提示胰腺有一个鹅蛋大的占位,大小约4.5cmX5cm,良性还是恶性不明确,需要依靠病理结果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何获得病理组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