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音乐合奏,威风锣鼓敲响,1月20日,一场特别的“村晚”在山西西南部的临汾市泊庄村举行。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周边乡镇不少村民前来观看,将“村晚”围得水泄不通。与此同时,这场“村晚”经抖音平台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790万。
制作/袁欣悦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黄雨晗近日,河北一名敲鼓男孩凭借俊朗的五官、阳光的笑容、充满力量的鼓点走红网络,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喜爱和关注。网友评论他“长得一脸帅气,打得一身正气”“他敲的哪里是鼓,是我的心跳”。这位敲鼓小伙找到啦!
河北的张先生最近可是火遍了全网,原因无他,就因为他那一手让人叹为观止的打鼓技艺。原本平静无波的生活,因为张先生的这一技能而变得波涛汹涌,成为了无数网友心中的“鼓神”。话说这河北的张先生,平日里就是个热爱音乐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打鼓,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距今4500年的鼍鼓从临汾被发掘,成为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鼓类乐器标本,奠定了山西作为鼓乐发源地的地位。于是,人们都说“世界鼓乐看中国,中国鼓乐看山西”。这两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那就是——“山西鼓乐看绛州”。
原标题:借助科技力量,突破地域限制,收获“云端”观众(引题)“让威风锣鼓再度威风起来”(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7月8日下午,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广场上,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锣鼓队员,头戴着白毛巾,跨开马步挥动双臂,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响起来了,他们来自
凌晨四点的普宁街头,寒潮未散,鼓声已起。年近七旬的陈来发披着夜色,带着几十个年轻人,敲锣打鼓,踏着马蹄般的步伐,在石板路上卷起一阵英雄气——这是潮汕英歌舞的魂,是三百年来未曾褪色的“中华战舞”,也是一位非遗守护人用半个世纪书写的倔强史诗。
布依族刺绣、厦门漆线雕开封汴绣、绛州鼓乐……曾经,提到“非遗”有人会觉得很遥远而现在,它们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通过一群年轻人走入网友的生活令人们看到了它们的灿烂与珍贵更感受到了它们活泼、亲切的魅力会绣花的男孩子,太酷啦!见过针线活特好的男孩子吗?
1月10日,贵阳市寒意凛冽,但在白云区人武部会场内却热情洋溢,暖意融融。一场由区人武部联合区政府举办的“白云区2025年春节军人军属代表座谈会暨集中送立功喜报活动”正在热烈举行,来自全区立功受奖的13名军人军属与军地各部门一起,共叙军民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