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级是德国海军在二十年代末期期建造的一组舰船,在当时,由于还受制于凡尔赛条约,所以设计吨位只有区区10000吨,为了在这样的吨位下满足强火力的需求,德国设计师只好使用焊接和新式柴油机来减轻重量,这也为后面海军上将希佩尔伯爵号的覆灭埋下隐患。
19世纪末,在热爱海军的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下,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出任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是德国海军进行大规模扩张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德国需要一支强大到足以重创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以便德国能够在外交谈判上获得更多筹码。
一战结束后德国海军被迫向同盟国交出所有现代巡洋舰,仅保留一支建于1905年之前的小型编队。当然这些所谓的“军舰”老旧不堪,基本是报废处理或用作训练船。德国依据《凡尔赛条约》可建造一支小型轻巡洋舰中队,但排水量不能超过六千吨。
纳粹德国海军是二战时期较强的一支作战力量,先后征战欧洲北非各地,数量庞大的潜艇部队更是北大西洋盟军运输船的噩梦,不过这也是向现实妥协的产物,在二战时期航空母舰起飞的舰载机对水面舰艇的压制力已经非常可怕,大舰巨炮的时代早已结束,而德国当时的财力支撑不起建造成规模航空母舰的所有,这就导致德国只能通过潜艇战获得较大的战果和损效比率来削弱英国为自己吃下苏联赢得时间,但是结果嘛我们都知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时的德国主要水面作战舰艇。
1903年入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部队指挥官和总参谋部参谋。挪威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的一个小国,面积仅有3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300万人,但它却是波罗的海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咽喉之地,地势崎岖,山峦起伏。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来自一场保卫祖国的战争中的英雄建筑,挪威奥斯卡博格要塞,德国第五战斗群在这个要塞上折戟沉沙,崭新的“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中弹起火,舰上弹药被引爆,船身碎裂后沉没,损失1600名官兵,舰队司令奥斯卡·孔末茨海军少将落水后被俘。
希特勒入侵挪威在1940年4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挪威政府的重要成员被邀请至奥斯陆的德国使馆看一部新电影。德国大使库尔特·布罗伊尔(Curt Br?uer)发出的请柬要求客人们穿着“正式服装”,意味着这将是一个盛大的正式场合。
1936年开工建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当时最大的军舰,共建造了2艘,其中2号舰提尔皮茨号标准排水量42200吨,满载排水量52900吨,这个吨位在各个海军强国中也是名列前茅,2艘舰先后在1941年和1944年战沉。
著 :艾丹·多德森译 :刘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德意志海军公海舰队由21 艘战列舰和4 艘大型巡洋舰组成,相比之下,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实力则包括28 艘战列舰、5 艘战列巡洋舰(另3 艘部署在地中海,1 艘在太平洋)和4 艘大型装甲巡洋舰(通过动员加强给大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