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将他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切身经验编成俗语流传至今,这些简单明了、言简意赅的俗语看似平平无奇、没有深意,其实每句经典俗语都寓意深远、意义非凡,短短几字就包罗万象、饱含风情,它既映射了一个家庭的真实状况,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人文风情,比如今天所说的 “
比如,今天要讲的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说,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基本上都听过这句话。上半句,“老人是条龙”,很多人会感到惊讶,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这岂不是迷信吗?实际上,此龙非彼龙!老人是条龙,这是来源于一个典故:“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里把老人说成是一条龙,其实指的是“生的孩子多”。在古代,讲究“多子多福”,孩子生得越多越有福气,因为那个年代生产力落后,多生孩子,就意味着劳动力更多,可以种出更多粮食,来填饱肚子。下半句,“向谁谁家穷”,意思是说:老人偏爱哪个孩子,这个孩子将来很有可能会不成器。
茶余饭后,一群人闲聊家长里短,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故事,说某家兄弟两人,大儿子经过几年的奋斗,房子、车子都有了,还有存款,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而小儿子呢,勉强讨上老婆,房子还是老宅一间,车子没有,存款分文没有,逢年过节还向老两口索要。同样是两兄弟,差距为何这么大呢?
文章所述信息来源赘述在结尾处今日生活:《偏心的母爱》▶——『当事人发言』——◀某小区住户的门口,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吵。“让我进去!”“你进来干什么!”“我进来不得啊?我不能进自己家吗!”“这是你的家吗!这是我的家好不好,你还有良心吗?”“我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