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非遗知多少在临沂客户端讯 鲁班凳,又名鲁班枕,俗名“瞎掰”,相传是木匠鼻祖鲁班发明。这种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小家具,既可在工作、休息时当板凳用,又可在睡觉时作枕头,一物多用方便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我太爱好这个了,以前卖不出去的时候,做了鲁班凳就送给孩子们或亲戚家,现在不愁销路,做多少卖多少。”看得出来,景宏对鲁班凳的喜欢溢于言表,能靠这门手艺吃好饭,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
日前,九里亭街道在荟珍屋举办了“榫卯结构现代造”线下体验活动,15组家庭在旧屋中学习榫卯结构知识,动手制作鲁班凳,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走进荟珍屋,精妙的榫卯结构、美丽的雕梁画栋,让当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和家长们目不暇接。
朱光潜先生曾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匠人,另一半是诗人。”功食道爷爷虽不是艺术家,但身为匠人的他,早在广西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诗,虽至暮年,却仍趣意盎然。寻常的木头能玩出什么花样?这个被中国人称为鲁班凳的家伙,早在2600年前就已流传。
最近一位61岁的中国农村大爷在外网上意外走红一条不到十分钟的视频得到了1000多万点击量视频里大爷不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仅用穿传统的木工工具就把一块整木,做成了一把生神奇的鲁班凳整张鲁班凳没有任何金属构件却可以做到拼接组合看似松散的木板打开后却变成一张稳当的凳子网友看完纷纷献上膝
就是上面这位年迈的爷爷,他精通中国古建筑的榫卯技术,无需任何钉子和胶水,就能用普通的木头建造出牢固的木拱桥、世博会中国馆模型、各种形状的鲁班锁。网名:阿木爷爷,本名王德文,今年65岁,老家来自山东聊城临清市某乡村。
图片上这位大哥名叫许山水,他从事木制古建构件制作40年,研发出鲁班凳一物三功能,能坐能枕还能把玩,产品用一个整块木料做成,构思巧妙,传统工艺,做工精致,全榫卯结构,纯手工打造,畅销市场,最高一个售价2000多元,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看看这位农民大哥的创业故事。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近日,在莱西夏格庄大集上,一位卖酒的大爷展示自制木头玩具的视频火了。视频中,大爷用手摇动铁丝,四层十几个互相牵引着的小木人便全部开始“劳作”,还有一个放上导体就开始推磨的电动小木人玩具。视频获得1375个点赞,1424个转发。
中新网河北新闻4月2日(朱丽娜 周丽娜 张新慧)近日,走进河北省宁晋县宁北街道北塔庄村的一处农家小院,北塔庄传统榫卯木工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寇周通正埋头在自己的木雕小屋,手拿锯子、刻刀等工具,认真制作鲁班凳。
最近,西瓜视频创作人、63岁的阿木爷爷凭借榫卯工艺在YouTube走红。王德文说,自己从小就对木工活特别感兴趣:“我这辈子就把这一个事情干好干细致就行了,然后让儿子发视频,让更多人学会,也能挣点钱补贴家里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