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嫔妃,是清圣祖康熙制定的妃嫔等级,他沿袭明朝旧制,创设了“东西六宫齐备,位号明确,等威明辨”的后妃等级制度,主要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8个等级,《清史稿·后妃列传》记载明确:“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
编辑丨绾绾文案丨九月清朝后宫里的嫔妃等级之间,到底有多大区别?清朝作为一个等级制度很严格的朝代,不管你身在何方,都逃离不了被分成三六九等的情况。就连后宫里的娘娘们,都不能免俗。只是这些等级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咱们今儿就来展开说说,这些一字之差的位份之间,到底差了多少吧!
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言,勒修内职。皇后:皇后在中国史籍中常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皇后的别称为椒房、中宫、正宫、梓童等。
清朝皇后画像大清的后宫分10个级别:1、宫女;2、官女子;3、答应;4、常在;5、贵人;6、嫔;7、妃;8、贵妃;9、皇贵妃;10、皇后。一个宫女从进宫开始,一辈子或许都成不了皇后,有时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反过来,假若宫中有降级的王法,皇后降为宫女,也需要连降九级。宫女。
在乾隆的后宫中有一位默默无闻、出身包衣管领下人(辛者库人)的妃嫔——瑞贵人索绰罗氏,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贵人之上还有嫔、妃、贵妃、皇贵妃与皇后,贵人位居第六位,在后宫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而瑞贵人是索绰罗氏一生中最高的位份,便可见乾隆并不宠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