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朋友留言,说当时平台已经同意协商减免利息了,还减免了很多钱。本来利息罚息违约金加起来要5万。对方说都免了,还清2万就结清了,听着这承诺真的是如释重负。拼拼凑凑想办法还进去了,以为没事了。最近又开始催收了,而且比之前要还要高。
没借网贷的你被催收了吗?“吴XX,通过网贷平台申请1000元贷款多次提醒未处理,若在24小时内未处理,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打包报备到户籍地人民法院开庭处理,处罚滞纳金共计约13650元一并由你本人全部承担。”
在我们借款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只会按平台的流程和步骤操作,很少关注以贷款合同的贷款方是谁?直到自己负债全面逾期后,细细整理后才发现,其实你在平台上借的钱不一定欠的就是平台的钱,仔细整理了借贷合同,并对比收款记录中实际放贷单位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借款合同、实际放贷一致,均为网贷平台。
漫画/高岳本报记者 赵 丽本报实习生 张博图“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24岁的债务人李森这样形容他找“咨询公司”进行“反催收”的经历。两年前,毕业后“北漂”的李森因收入微薄,生活困窘,便“求助”于各类网贷平台,最终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中国网财经9月20日讯 根据啄木鸟投诉平台2024年8月的相关数据,2024年8月1日至8月30日,平台共收到有效投诉总数量为1987条,与上月基本持平。啄木鸟投诉平台8月的数据显示,金融理财行业依然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其中暴力催收和频繁骚扰等问题尤为突出。
现在市面上很多代替别人协商的机构,负债全面崩盘,也是一个风口吧,有信息公司,有律师事务所,有个人,只能说干人干面,有好好处理的,也有的是割韭菜,为了钱糊弄的,好好处理的最后无非就是协商成功了,糊弄的那种影响就大了,所以一定要谨。
近日,就有不少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在一些短视频平台或社区软件上,频繁刷到一些所谓法务公司的营销信息,但填写完报名资料、告知个人信息、一对一联系方案后,才发现“停息挂账”背后还需要另外支付高额的协商手续费。
最后打官方了解咨询,第三方催收是否有权限与债务人谈分期业务,得到的回答是第三方催收没有任何权限与债务人办理分期偿还业务他们只有权限催款,各种套路你还钱挣业绩薅羊毛,本就经济困境还被各种催收薅羊毛,本人只接受官方电话与欠款事宜对话,确实无法一次性还款,没办法本人只有保证诚心诚意与官方对话,努力挣钱争取最迟两年内还完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