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宣称自己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因为他们在与人交往时会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愿意与他人亲近,故意躲避社交等。其实,出现这些行为并不代表一个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还可能是性格内向或者害羞。内向和害羞与社交恐惧症有着巨大的区别。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3日讯 常见的社交恐惧症有几种表现,从家庭这个小单位来看,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在家里不说话、不愿出门,不管熟人还是陌生人都不敢见面;在学校里则表现为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即使偶尔参与集体活动,孩子也会出现口干舌燥、心跳加速、头疼紧张、甚至晕厥。
社交恐惧症,俗称社恐。虽然网络上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是社恐,但实际上的社交恐惧症,远不如网上所描述的轻松,它又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社交场景及公开场合的害怕、恐惧和担忧焦虑,出现心慌、心悸、手抖等严重生理反应。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上学时坐在最后一排,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上班时把头埋在工位,几乎不参与闲聊;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口罩时常遮住半张脸,即便是每天朝夕相处,也很难描述出他的性格和特质。24岁的李怡就是这样一个“影子人”。
近几年,“独居”“社恐”这些词条频频走进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躲在电子屏幕后面的人”,害怕和他人社交,纷纷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一些近期很火的脱口秀里也关注了这个现象。所谓“社恐”,就是社交恐惧,这究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内向、不善交际,还是真的生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