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国家存在,每个社会总有一个集团进行管理,发号施令,实行统治,并且为了维持政权而把实力强制机构、暴力机构、适合于每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的武器把持在自己手中。"《列宁选集.第四卷》显然,这个"进行管理,发号施令,实行统治"的集团,这批"居于社会之上"的"统治者"和"国家代表",就是
文|文典纪史编辑|文典纪史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两大政治势力,与官僚集团的权力扩张相互交织、互为影响。在此基础上,官僚集团与藩镇势力围绕着“军事与财权”两大核心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并形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政治影响。这一政治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不知为什么,突然停电了,网页一抹黑,我只好乱翻闲书。于是,我搬出大部头《中华成语熟语辞海》寻求答案,好在该书按汉语音序排列,容易查找,不仅找到了这个成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近60条由“官”字打头的成语、熟语中,有关官吏形象的褒义词只有几个,如“官清似水”、“官不易方”、“官俗国体”、“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等,且多为中性词,其他竟然都是贬义。
话不多说,直接看图。解释:用酒来浇灭气愤或愁闷。出处:明·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解释: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解释: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
最近,“尸味素餐”这个词出现在了中纪委全会的公报上。其实可以用来形容官员活动的成语还有很多,在这里不妨列举一下:【伴食宰相】: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丙吉问牛】: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