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徐婧)“考古北京(2023)——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22日举办,《北京长城考古(一)》在会上发布。这是中国考古学界首部明长城考古发掘专题报告,收录了对北京6处长城点段2018年至2022年的考古工作成果。长城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
6月17日下午,室外温度34℃,济南市长清区齐长城起点考古发掘现场,在几张简易的黑色遮阳网下,考古队员握紧手铲,一道一道刮开土层。6个形状规则的探方内,土层色差清晰可辨。“最上面两层是耕土层和垫土层,我们已经发掘到了东周文化层。
新华社西安2月23日电(记者杨一苗)经过三年的考古发掘,被黄沙掩埋了300多年的陕西清平堡遗址渐露真容。这里发现的大量塑像和建筑遗迹实证了明代长城两侧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这是清平堡遗址内显应宫的平面布局。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城北京段自东向西蜿蜒经过北京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和门头沟6区。北京以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在长城修缮中引入考古发掘,开始一般性抢险加固向研究性修缮的转变。
日前,长城北京段考古成果发布。工作人员在长城上发现了五子棋棋盘刻划痕迹,无聊时下一盘棋,可能是当时戍边将士的文娱活动。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明代火炕、灶址等生活设施遗迹,出土了锅、盘、碗、剪刀、铲子等生活用具,复原了明代戍边将士的日常生活。
长城北京段自东向西蜿蜒经过北京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和门头沟6区。北京以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在长城修缮中引入考古发掘,开始一般性抢险加固向研究性修缮的转变。今年,北京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以及长城保护、长城考古等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金中都遗址首次发现城门遗迹,长城考古首次发现了葡萄籽,香山脚下的明代皇室墓地首次揭面纱……昨天,在“考古北京(2024)——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上,6项最新考古成果公布,多个“首次”揭秘,为充分挖掘古都北京的文化遗产价值增添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