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通八方 贯古今——十年间海上丝绸之路焕发新生机。回望历史,漫长无垠的海上丝绸之路记录了东方香料、丝绸、瓷器对西方的巨大吸引力,也见证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西方人士漂洋过海来到东方所带来的文明交流。
这次大会在全世界受到高度关注,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表示,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评估中国的发展方向对世界至关重要,这是二十大受到密切关注的原因之一。
2000多年前,张骞率员西使,凿空丝绸之路。从此,来自西域的马匹、香料等物产,源源不断来到中国。2000多年后,中国西端的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曾经清寂的火车站,如今调度图全是“满员”。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搭乘班列,从这里驶向中亚欧洲。
来源:经济日报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说:“丝绸之路塑造了过去的世界,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如果把这段话套用在中新两国交往与合作,特别是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增进友好合作关系上,那么也恰如其分。
敦,大也;煌,盛也。灿烂辉煌的敦煌文化,吸引着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又一代学人奔赴敦煌、守护敦煌,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正因为前赴后继的热爱者、守望者、书写者,敦煌文化实现了接续传承、活态传播。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秉承数千年变革和开放的精神气韵,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绘就了壮阔恢宏的历史画卷,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人间奇迹。
10年风雨无阻,而今满目繁华。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这片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土地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在出访东南亚期间又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构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首站就来到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工作,对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加强敦煌学研究、推动敦煌文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提出殷切希望。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