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北京大学王剑威教授(前排坐者)与团队成员在北大实验室展示硅基光量子芯片晶圆(受访者供图)。新华社发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魏梦佳)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相关研究成果于20日在《自然》杂志发布。
中国科学家攻破连续变量光量子芯片“圣杯”,《自然》刊文盛赞里程碑突破。北京时间2月20日,国际顶刊《自然》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北京大学王剑威、龚旗煌团队与山西大学苏晓龙团队的突破性成果——全球首个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在量子技术领域,中国的存在感显著上升。”日经中文网21日报道称,从可实现超高速计算的“量子计算机”公开专利数量来看,中国已超越美国,位居第一。 量子计算机是实现量子计算任务的物理装置。
2月20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布北京大学王剑威、龚旗煌团队与山西大学苏晓龙团队的研究成果,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成功制备。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更为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领域的实用化发展铺平道路。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合肥10月8日电 (记者徐靖)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及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悉:近日,我国首条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启动升级扩建。自主量子芯片生产、整机组装等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核心环节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自主制造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