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燕 通讯员 朱琳乘客投诉网约车绕道,驾驶员大喊冤枉,说自己被乘客下套,差点被骗走150元。近日,杭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西湖大队处理了一起“离奇”投诉案件。杭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接到乘客沈先生投诉。
河南商报记者 曾令统 文/图近日,多名市民向河南商报记者反映,打车前平台给出的预估价格,与实际车费相差甚远,有时候甚至高出几十元。有市民认为,预估价低,是平台诱导打车时有意为之。打车平台到底存不存在“低价诱惑”?还是有别的方面的原因?河南商报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导读:内忧外患下,注重效率的特斯拉选择缩减上海电池工厂的团队数量。而这也是新能源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快速增加的市场份额,左边是技术的更迭和取舍;右边则是风波不断地地缘政治压力。(文/贺喜格 编辑/吕栋) “打车的时候,记得截图预估价。” “记得取消网约车软件的免密支付。
预估价56.23元,实际支付72.99元。在某知名大学法学院读法律专业的学生陈允(化名)起诉了上海滴滴畅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滴滴公司)。她认为,滴滴出行平台打车费用实付价高于预估价,涉嫌低价诱导消费者下单,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近日,在北京市消协、广东省消委会等支持指导下,高德打车车费保镖服务正式升级。车费保镖能实时检测车费,主动发现车费波动并提示消费者关注。车费保镖识别的不合理车费,高德打车承诺为消费者先行赔付。作为聚合平台,高德打车已实现车费保镖服务覆盖全部合作网约车平台。
来源:中国青年报3月3日,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的一项调研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最近,他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的调研。该团队在国内五个城市,花50000元,收集了常规场景下的800多份样本,得出一份打车报告。
陈允同学就读于上海某知名大学法学院,平时在上海出行搭乘滴滴网约车比较多,通过自己多次搭乘网约车发现“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自己每次乘车前看到的预计车费和实际车费总是有差别,而且只会比预计车费更贵,不会更便宜。
预估价56.23元,实际支付72.99元。某大学读法律专业的学生陈允(化名)就此起诉了滴滴出行平台。她认为,滴滴出行平台打车费用实付价高于预估价,涉嫌低价诱导消费者下单,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于6月11日以“公路旅客运输合同纠纷”为案由立诉前调解案件。
近日有乘客反映,通过网约车平台乘坐出租车,下车时却被收取了预约叫车服务费。但多家出租汽车公司在不同的平台上,对这一费用的收取标准并不统一,有的平台可以合理收取,有的平台则表示收费是司机的个人行为,可以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