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十九军,人们就会想到喜峰口,大刀队,以及著名的芦沟桥,其实要讲二十九军,就不能不回溯一下它的源头,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蒋冯阎大战结束后,冯玉祥战败,黯然离场,他拥有的西北军也土崩瓦解,其中一部分军队退至山西,经过张学良的整编,西北军这部分残部组成了第二十九军,二十九军建军之始,张学良曾令张自忠出任军长,然而,张自忠且认为,自己威信不足统帅二十九军,他以“平日宽大厚重,深懕人心,物望所归”为理由,向张学良推荐,西北军五虎将之一的宋哲元担任军长,当时和宋哲元争夺军长宝座的还有孙良诚,张自忠和宋哲元密商之后,派萧振瀛带着厚礼到张学良处左右活动,最终宋哲元抢在孙良诚之先出任了二十九军军长。
七七事变,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矛盾冲突,都在这个舞台上演着。中日之间的矛盾,南京北平之间的矛盾,二十九军内部的矛盾,矛盾复杂尖锐,不用加工就特别有戏。已经有多部文艺作品用艺术的手法给二十九军各高级将领塑像,比如长篇小说《卢沟桥抗战》、电影《七七事变》等等。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在革命的洪流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他们的事迹,如同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星空,照亮着后人前进的道路,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画卷,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去探寻红二十九军从兴起到覆灭的传奇历程,去感受那些革命先烈们为理想而燃烧的激情岁月。
众所周知,1937年七七事变中奋起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守军是第二十九军。1933年长城抗战中,二十九军亮剑喜峰口,与日寇血战,第二十九军“大刀队”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日本兵横尸遍野,鬼哭狼嚎,第一次尝到了中国大刀的厉害。
其实原因很简单,29军是杂牌军,不是老蒋的中央军,虽然当时全面抗战爆发以后,29军在京津一线奋勇抗敌,他们是孤军作战,当时所有的精锐部队都去了淞沪战场上,他们这边孤立无援,损失惨重,只得退下了休整,并接受了改编。
1931年,在山西正太路一带,驻扎着一支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军阀部队,他们再饥寒交迫加白眼中艰难生存,谁曾想这支部队在后来的长城抗战中硬扛日军,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在“七七事变”中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支在当时装备堪称精良,拥有十万之众的一支精锐地方部队却表现差强人意,这是为何?
1936年3月,根据中革军委指示,成立新的红29军,为陕北宜川独立1团和富县独立2团合编而成,共有官兵1200余人,萧劲光任军长,朱理治任政委,谢嵩任副军长、参谋长,甘渭汉任政治部主任,周玉成任供给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