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社会各群体收入水平差距悬殊,同一群体内部也因等级、行业不同而存在着明显差别。本文以官员、知识分子和工人三个社会群体为认识对象,对其收入水平及生活状况略作考察,以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当时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都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1931年,上海的工业产值在全国遥遥领先,贡献7.3亿的工业产值,在当时经济不景气的亚洲,上海则是亚洲最大的黄金交易中心,也是世界第三大的证券交易市场,资本主义产业纷纷入驻上海,希望在这座城市获得回报。
1843年11月17日,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开始了曲折而辉煌的都市化历程。在上海都市化18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将陆续推出专题文章,从城市空间、物质文化、语言演进、经济产业、政治变迁等多个角度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导语:有个数字,很触目惊心:2014年3月17日,环保部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话题,只与大家共同回顾自来水进入中国百年来的两个重要的历史结点:140年前和40年前。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展品。该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原管道厂驻址。
旧上海如何摆摊文︱陈事美说起旧上海,人们立即就会想起电视剧《上海滩》。大上海一边是黑帮林立,街头火并缠斗厮杀,一边是霓虹闪烁,十里洋场歌舞飞扬。似乎人们只记住了大上海血雨腥风,还有许文强、丁力与冯程程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