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7416厂的班组长徐立平当选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的工作,是对航天发动机的固体燃料进行“药面整形”,人称“火药雕刻师”。发动机是航天火箭的心脏,固体燃料的尺寸和精度,决定着火箭的飞行轨迹。
众所周知,火箭的发动机分为液体燃料发动机和固体燃料发动机两种,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燃料的形态。其中液体燃料是通过将液体推进剂注入发动机来产生推力,而固体燃料则是将推进剂制成固体块状或者药柱状,直接装载到发动机中即可。
火药雕刻是所有固体燃料发动机制造过程中都要面临的难题,首先它对精度的要求极高,国际通用的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是0.5毫米,又因为固体燃料极其敏感,静电、不合理的摩擦,甚至刀具触碰到金属壳等都能导致其燃爆,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时至今日,没有任何机器可以替代人工,但危险也要由人来面对。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匠心”独具,大国工匠如何赋能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28日在北京开幕。一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能工巧匠从幕后走向台前,分享他们从普通岗位工人到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开幕式前一小时,大国工匠陆续进场。
事情的经过以前想上天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得是三军里的精英,经过层层筛选,还得像高考那样拼命复习,是拼命训练,才有那么一丁点机会成为宇航员。那时候,航天这事儿,简直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普通老百姓只能仰望星空,心里头那个羡慕!
5月27日上午,灞桥区举办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的2024年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工作者日启动仪式集中宣传活动。随着20架无人机群缓缓升空,在空中编织成心形、圆环、雄鹰、丝带等造型,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