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图说:上海交通大学食品风味感知创新团队探究美味的科学秘密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小秋天或许美食家们最爱的季节,大自然的色彩变得丰富,食物的风味也变得更加深邃,是释放味蕾的好时机。
清明前是吃螺蛳的最佳时节,此时的螺蛳个头最大、最为肥美。民间也素有“明前螺,赛肥鹅”的说法。走,跟随记者镜头去华亭镇连俊村,去品尝这碗“鲜掉眉毛”的美味。3月25日下午,记者在华亭镇连俊村看到,河边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好。油菜花素有报春使者之称,此时的螺蛳也称之为“菜花螺蛳”。
4月20日是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午餐前,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贾炜告诉来沪研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们,他的朋友与人工智能GPT模型“侃”,请它把“鲜得掉眉毛”这句话以通感方式进行描述——GPT很快答道:“这道菜真是太美味,简直让我味蕾跳舞,仿佛眉头也随之舞动。”
不得不说,潮汕人做肉丸,是有点“功夫”在身上的。 手工捶打上千次!把猪肉活生生打成了肉丸!用虎口一挤,还就听话地成了圆滚滚的形状! duang duang的猪肉丸,个大、鲜嫩,弹牙到什么程度,夸张来说,用来打乒乓球都可以! 小编实测,够弹! 一口咬下,牙齿划过肉层,鲜味四溢!
春天,“七头一脑”中的苜蓿头,也就是俗称的“金花菜”上市了。金花菜是一种三叶草,形似扑克牌中的“金花”,因此,苏州人唤之“金花菜”,上海人称之为“草头”。金花菜时令性强,烹饪简单,开了春,在江南人餐桌上,少不得一盘炒金花菜,春天的滋味丝丝缠绕在舌尖,满腔都是春的气息。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尽管经历着人生的低潮,但远眺漫山遍野的茂竹,想着可以吃到鲜嫩的竹笋,苏轼的心情豁然开朗。又是一年春雷起,一夜春雨竹笋生。市场上那些沾着泥土的笋,被标为“雷笋”,归为春季的时令蔬菜,被誉为“菜王”,古人称之为“蔬中第一珍”。
美食在民间,也在阿婆手里。阿婆为美食赋能,温暖凡人心。阿婆在做酒酿饼美食在民间,也在阿婆手里。走在大街小巷,我们欣喜地吃到了阿婆菜、阿婆酒酿饼、阿婆砵仔糕、阿婆及第粥、阿婆牛杂、阿婆小酥肉、阿婆五香卷……阿婆为美食赋能,温暖凡人心。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大年初一,龙马精神、万象更新。过去一周,在很多人对龙年春节假期的期待中,美食年味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上了年纪的上海人来说,儿时过年的记忆大多是从长辈在家里开始熬夜做蛋饺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