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已经完结了,想必在很多观众心中,对于最后的结局都有些唏嘘,为河道奉献一生的河伯陈潢,下场还不如一个贪官来得自在,最可气的是,挖河道这件事上,明显是皇帝错了,可他到临死前都没承认自己的错误,观众难免会跟随其他大臣一样,痛骂其是“康老三”。
《天下长河》马上就要收尾了,一般影视剧临近大结局,都是圆满的,可这部剧不一样,人设一个个崩塌不说,但凡是忠义之士,连个好下场都没有,尤其是陈潢,为皇帝治理了一辈子的河务,到头来被不明不白囚禁在一间破庙里,朝廷官员可以肆意对他用刑,就算是再爱国的人想必都会心灰意冷吧!
热播剧《天下长河》主角之一是号称“河伯投胎”的陈潢,他在康熙君臣前纵论黄河治理时反复提到一个前辈,一个与大禹、李冰并称的人:潘季驯。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治河故事?《天下长河》中的陈潢形象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驾崩,明穆宗即位,年号隆庆。
正在热播的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已经接近尾声,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原来一直大力支持靳辅与陈潢治河的康熙皇帝,后来对待他俩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仅撤了他们的职,让靳辅与陈潢戴枷治河,还逐渐否定了他们的综合治河方案,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直至治罪于他们。
陈潢在狱神庙中,撑着病体,完成了《河防述要》后离世。临终前,脑海中还是他魂牵梦绕的星宿海,他融进长河中,恣意遨游,自由自在。陈潢生前为长河奉献,造福百姓;死后,魂归长河。梦中的靳辅,惊闻陈潢归来,他明白那是陈潢来和他告别。紧接着,狱卒送来了《河防述要》。
康熙是一代明君,可到了晚年,人设似乎逐渐走偏了,把陈潢当成利益的棋子,丢在破庙里无人问津,直到其抑郁而终,虽说没动靳辅,但比起那些贪官的晚年,靳辅要显得狼狈多了,好在皇帝是有良心的,在这两位大才去世之后,还专门为他们建了一个庙,取名为“河伯庙”,也算是对当年的那份倔强找一个心理安慰。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中国的电视剧发展不仅实现了对客观困难的跨越,进而完成了一次大浪淘沙的洗礼,电视剧的创作也有了更多样的方向,新时代国剧的内涵也日渐丰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新时代国剧,在从上到下的倡导中,追求精品化与多样化的努力以及其成果,最终都和政策的倡导、大众的需求,实现了相呼应,达到了口碑与市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