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读起来很累的好书。全书11万字,6个章节,因为这本书很难啃,开头导言部分特意帮读者概括了每个章节的大意。连续读三页不走神,是我读这本书最高的记录。我读了3遍,第一遍,大概了解全书内容、作者观点;第二遍,当阅读理解材料来读,边读边做笔记,总结思考;第三遍,梳理框架逻辑。
6月18日本是6月中平平无奇的一天,却因一场年中的购物狂欢而变得备受瞩目起来。在这个消费主义盛典里,无论是“不知道钱去哪里了”的消费者,还是没日没夜加班希望完成KPI的品牌方、平台方,都被卷入了这场“战斗”里。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这两天,“精致穷”再上热搜,引发网友对消费观念的讨论。针对部分年轻人“收入有限、消费超前”,有人认为,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也有人批判,“精致穷太可怕,虚荣心正摧毁新一代。”究竟何为精致、何为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说山下英子是在教我们如何断舍离,那么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则是在告诉我们为何人总是戒不了占有欲。在新书《被支配的占有欲:为何我们总想要更多?》中,从占有物到占有人,从炫耀性消费到消费扩张,胡德不仅对社会行为进行宏观考察,也对经济学决策进行微观考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生活,对现代经济社会与自我人生价值进行反思。
与20年前相比,如今,一份工作的稳定性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媒体上,有关“数字游民”的报道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图景:人们可以不必再专注于同一份工作,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在数字化的助力下,身处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为分散在各中心城市的公司贡献智慧。
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在长谈中,他继续描述我们的时代,涉及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爱与亲密关系、身份、工作与休闲、家庭、犹太性、道德、幸福、社会。
在闹铃声中起床,挤进人满为患的早高峰地铁,按时到公司打卡,坐进工位的隔间,处理各色杂事,开不完的会、被推翻和重启的方案、闪烁的未读消息、无处不在的业绩考核、搞不定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似乎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日复一日的工作使人倦怠、情绪低落,舍弃工作又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