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尹浩洋我母亲的老家在沂蒙山区,我打小知道,她的籍贯是兰陵。我非常喜欢诸子百家的散文,除庄子、孟子和韩非子外,格外喜欢荀子。至今,我还能完整地背诵下来荀子的《劝学篇》,因为荀子做过古代兰陵县的县令,便下意识地和他有亲近感。沂蒙人当然特别钟情于煎饼。
俗话说得好:“给山东人一张煎饼,他能卷遍整个世界”。话虽夸张,但足以证明煎饼在山东人的餐桌上是不可或缺的主食。近日,来到辛庄街道刘响泉村团圆合作社,村民们正在煎饼鏊子前忙碌着,一张张摊好的煎饼被整齐地码好,散发着浓郁的粮食香。柴火在土炉内尽情燃烧,煎饼糊在鏊子上滋滋作响。
今年一月份央视播出的“文博日历”中,介绍了山东煎饼的基因密码与文化传承:“原来在汉代,山东人就吃煎饼啦!”想不到,山东人吃煎饼竟然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山东煎饼的创制年代难以考证,但据资料记载,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会烙饼了。作为摊煎饼必不可少的工具,鏊子的历史也很久远。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山东淄博淄川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蒲公留仙,一日恍惚间,竟至现世。见一摊,售山东煎饼者。摊前之人,手法娴熟,摊面、撒料,俄而饼成。未几,奇观骤现。煎饼于案上,似有灵韵自生,徐徐舒展,渐幻为花形。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东港区日照街道申家村的福英传统手工煎饼坊,一阵阵煎饼香味扑鼻而来。眼前正在鏊子前摊煎饼的就是煎饼坊的老板厉夫英。只见她将面糊在鏊面上不停滚动,均匀地沾满鏊面,然后用刮板刮平,待到鏊子上的面糊变成淡黄色,四周翘起时,再一加热,一张飘着香气的煎饼就成了。
什么饼能统一全山东人的口味?也许多数人会回答,那还用想,肯定是煎饼啊。错了。并不是所有山东人都爱吃煎饼,其实大家熟悉的“山东煎饼”,大多在临沂、枣庄等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流行,胶东半岛和鲁西北的山东人则表示:我们确实不怎么吃啊。摄影/鸭鸭翟那其他地区的山东人不吃饼吗?
1月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文博日历》报道了莒州博物馆的收藏文物——汉铁鏊子介绍了山东人吃煎饼的历史说到山东,很多人首先想到煎饼卷大葱其实,山东煎饼能卷一切!今天,我们跟着一个铁鏊(ào)回顾一下山东人吃煎饼的悠久历史01“师傅,俺要一个煎饼!”“师傅,俺要一个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