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永新这块红土地上,说起红色油纸伞,大家不约而同地会想起在曲白乡院下景区开油纸伞店的罗银祥。今年58岁的罗银祥,大家亲切的叫他老罗师傅。从16岁开始,罗银祥就跟着父亲学习祖传的油纸伞制作技艺,一干就是42年。
2月18日,在榔桥镇木梳产业园,手工艺人为木梳磨背。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榔桥木梳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制品。制作一把传统榔桥木梳,需要经过开齿、倒叉、方齿等28道工序。2014年,榔桥木梳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杨凯一堆五颜六色的软陶泥、电子秤、锥子、剪刀、擀面杖、尺子的工作台,电烤箱,压面机——你以为这是在做什么?烘焙小厨?9月6日,走进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的这家特色工艺品小店,就立刻被色彩绚丽、精美灵动的软陶作品吸引住了。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丽璇 邵佳丽 林佳妮 长沙报道一片黑茶,承载千年文化;一项非遗,赓续匠心传承。在湘中腹地的安化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正书写着“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的时代篇章。
在齐鲁大地的深厚文化土壤中,孕育了无数璀璨的非遗瑰宝。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世代匠人的智慧与情感。近年来,山东通过大力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让这些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匠心传承与现代演绎的完美融合。
本报记者 丁志军高金柱在给马头琴调音。 丁根厚摄(视觉中国)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七狼马头琴工作室”里,内蒙古马头琴制作师高金柱坐在操作台前。伴随着每一次刻刀划过,马头琴琴头轮廓开始逐渐清晰。这种在旁人眼中单调乏味的工作,高金柱却干得津津有味,一干就是20多年。
来源:新华网 2月3日,马海捷在地坛庙会上展示他的灯彩作品。赏灯彩,是农历正月十五的传统活动之一,是吉瑞祥和的象征。流行于北京地区的彩灯主要有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等几大类。北京灯彩制作技艺较为丰富,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书画等都是重要的技术手段。
4月9日,在郏县堂街镇段李庄村,阳光洒在古老的桑杈加工点上,几名工匠正忙碌着。他们手中的桑杈,经过精心雕刻,逐渐变得规整而有型。这些工匠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传承着一段古老而珍贵的手艺。在段李庄村,桑杈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1991年出生的刘旭,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是乌鲁木齐市第113中学美术教师,同时,她也是该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工作室主持人,还是新疆大漠土艺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推广人。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馨悦):强氏家族酿醋(吴忠老醋酿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纳四季灵气,聚五谷精华,酿强家老醋。”是强家老醋七代传承人一百年来传承一份酿醋手艺的初心。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遇见闽侯”在闽侯县廷坪乡有许多善制礼饼的手工匠人他们的手艺大多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陈方富就是廷坪乡罗桥村小有名气的制饼人每天早上四五点陈方富便早早地起来准备制饼的食材(陈方富(右二)正在制作礼饼)肥猪肉、面粉、糖、熟花生碎、猪油等馅料依次上场黄与白、咸与甜风味的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