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夜间巡逻防控工作,黎平县洪州镇组织干部职工,按排班顺序开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动,旨在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意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好群众安全“守护人”,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强化巡逻队伍,夯实安全屏障。
近年来,黎平县洪州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引领,与湖南省通道县以联防联调、群防群治等方式,共绘黔湘边界民族团结新画卷,有力地促进了湘黔边界和谐稳定,加强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党建引领,筑牢团结进步本色。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强化组织建设放在首位。
农业,作为国家的根基,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生计与希望。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黎平县洪州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正逐步崭露头角。近年来,该镇立足于党建引领、技术创新、政企携手、农旅融合四大举措,致力于做强油菜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下,正是中药材钩藤的采收期,在黎平县洪州镇六爽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悄然展开。这里,家家户户都沉浸在钩藤丰收的喜悦之中。吴正吉,一位普通的种植户,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种了10亩钩藤,预计收入能达6万元左右。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加强管理,为家里带来更多的收入。
在黎平县洪州镇洪州村“稻+蛙”养殖基地,翠绿的稻田和欢腾的黑斑蛙共同绘制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随着黑斑蛙养殖规模的扩大,这片丰饶的土地正在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梦想。清晨,阳光洒在稻田上,一片金光闪闪。黑斑蛙在稻田里欢快地跳跃,发出悦耳的叫声,仿佛在庆祝着新一天的开始。
守正创新者进,知常明变者赢。近年来,黎平县洪州镇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下好“五色棋”,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通过看干部表现、听群众声音、验专业素养、查工作成效,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洪州镇积极探索“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稻+蛙”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政府支持、龙头带动,不断拓展群众收入渠道,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打造示范试点提高农产品产量。
洪州镇平架村是洪州琵琶歌的发祥地之一。为了让平架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12月18日,在共青团黎平县委、县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我县爱心企业彦婷手工刺绣坊负责人来到村中开展捐赠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
“过去,村里基础设施差,群众增收没门路;现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人居环境脏、乱、差得到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发展田坝种植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说起村里的变化,黔东南州黎平县洪州镇阳朝村村民王国刚点赞道。
归欧村,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洪州镇,是一座生长在群山和溪谷中的苗族村寨,故取苗语“溪谷”一词的音译,名为“归欧”。归欧村位于黔东南州的群山峻岭中,静卧在清水江支流旁的河谷上。周围山峦叠嶂,绿树茂盛。
来源:农民日报 游人在黎平县洪州镇油菜花地打卡。春拂大地,万物复苏,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13.62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行走在山畴田野间,金灿灿的花海与侗乡风光和谐相映,好似一幅“富春山居图”。美了村寨,富了村民,油菜花海已然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眼下,贵州各地春耕生产已陆续展开。从黔北粮仓到乌蒙高原,从武陵山区到黔中腹地,各地良田良技良机齐发力,下好春季农业生产“先手棋”,一幅幅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种粮要高产,良田是“耕”基 春日阳光和煦,万物复苏。
“三湘石榴红·同心促发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民俗节目表演(王院儒 摄)本报记者 石金鹏 杨丽红 李佳阳 通讯员 吴祥淼 杨新鸿车内,嘉宾们兴趣盎然地讨论着通道转兵的伟大意义……窗外,应接不暇的绿水青山沿着209国道在飞驰……7月11日,“三湘石榴红.
黎平县中潮镇鸟瞰。验土、检测……3月13日,走进黎平县中潮镇坪坝村,茯苓种植大户杨辉穿梭在林间,走走停停,不时抓起泥土闻一闻,“土腥味较淡,湿度小,可以陆续开始整地了……”坪坝村是黎平县中药材种植重点村之一,杨辉是村里中药材种植“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