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分享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有效病例,都是大便急迫失禁型,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大便排空障碍型患者的治疗经过。患者男性,60岁,2019年5月肠镜检查提示“距离肛缘6cm处直肠肿物”,取病理提示“腺癌”。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激动,姑娘太年轻了,没想到这么快造口就还纳了。”11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医生陈海鹏在提起几年前接诊过的90后癌症患者时,满眼写满了“相信奇迹”。
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的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通常是指在右下腹做一个长约2cm的小切口,将距回盲瓣约30cm的末端回肠拉出至腹腔外,在拉出的回肠肠管上切开一个小口,这样大便就可以直接通过回肠排出至体外,从而避免了大便对远端直肠吻合口的影响。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群体因为疾病导致腹壁上多了一朵特殊的“玫瑰花”——肠造口如同炼狱,长达十年痛苦折磨!今年65岁的刘阿姨,从2014年起便陷入了一场长达十年的痛苦折磨。当年,她被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合并直肠癌,双癌的噩耗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她。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何护理造口预防并发症发生?1.严格遵守护理流程,避免出现粪水性皮炎等并发症。2.
刘建磊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肛肠科患者朱某,女性,67岁,1年前因“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于2020年07月行“回肠造口回纳术”,术后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多,每天10余次,大便变细,没有便血,有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