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于148年前的今天出生,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曾梦想做“帝师”,参加过“公车上书”,齐白石是他的同门,谭嗣同是他的同乡,蔡锷、梁启超是他的好友,他和汪精卫一起在日本留过学,他怂恿策划过袁世凯称帝,帮助过孙中山革命,营救过李大钊,当过杜月笙的师爷,最后又及时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伍豪”是他的入党批准人…
他背负“汉奸”骂名半生,却在生命最后三年写下最隐秘的忠诚引子:一封迟到了44年的证明1975年,病重的周恩来在病榻上召见秘书,用微弱却坚定的声音说:“修订《辞海》时,杨度的词条要加一句——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此时,距离杨度去世已过去44年。
青年杨度 杨度(1875年—1931年),字皙子,号虎公,湖南湘潭人。杨度可谓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纵观杨度一生大起大落,行止极具传奇。当过四品官,公车曾上书,康、梁皆好友,同窗齐白石,怂恿袁世凯,赞同孙中山,救过李大钊,帮过杜月笙,潜伏传情报。
1978年7月3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亲爱的周总理在逝世前几个月,有一天,派秘书来告诉我: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后来参加了共产党,是周总理介绍并直接领导的。
编者按: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是“家教家风”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惟楚有材”,为何“于斯为盛”,与湖南众多家庭重视家风传承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