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在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小转湾村,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覆膜播种土豆。(无人机照片) 孙慧 摄3月13日,在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小转湾村,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覆膜播种土豆。(无人机照片) 孙慧 摄3月13日,在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小转湾村,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覆膜播种土豆。
记者 都亚男 王建伟 马志勇 孙文丽 李梦晴 徐宁 李庆都 3月29日,在德州乐陵许家村的一个大棚里,一万株绿油油的马铃薯“实生苗”已经长至10公分高,这些苗子来自于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它们的“原身”——实生籽去年年底刚刚回到地球上。
每斤1.5元,这是眼下土豆的市场行情。如果将其加工成酥脆薄饼,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它能实现每斤42元的价值跃升。一颗土豆的“逆袭”,见证了品牌与科技的力量。这颗土豆出自山东枣庄下辖的滕州市。早在2000年,滕州就是国家部委认定的“中国马铃薯之乡”。但这颗土豆并不普通。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 贾鹏 乐陵报道人勤春来早,良种选育忙。3月3日,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含盐量高达千分之五的中度盐碱区域,希森集团马铃薯育种团队科研人员和村民一起精耕起垄、播种覆膜,开始了新一轮耐盐碱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工作。马铃薯喜酸、厌碱。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2月13日,在山东省郯城县泉源镇集子村的晶海家庭农场,一台台土豆多功能播种机在田野里往返穿梭,开沟、播种、施肥、喷药、覆膜一气呵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这是当地推广农业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缩影。机械化种植中。
眼下,正是春收、春种的好时候,当前滕州春季四膜马铃薯开始陆续抢早上市。3月15日,在山东滕州市张汪镇,当地村民正忙着采收马铃薯,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今年土豆长得不错,亩产3000斤左右。现在地头价两块八一斤。”正在刨挖马铃薯的张汪镇下魏楼村村民刘德柱高兴地说。
今年滕州的薯农笑得特别甜。“4月,三膜马铃薯上市,地头价一块六一斤,我就觉得很高了,没想到到了5月,二膜的价格到了一块八,昨天露地的都卖到了一块五。”6月1日,说起今年的马铃薯价格,界河镇陈马厂村村民陈增如连说几个没想到。
鲁网11月4日讯近日,在临沭县郑山街道和平村土豆农场里,只见土豆收获机从田间到地头来回穿梭,个大、金色的土豆被飞快地翻出土壤,村民们迅速地分拣、装袋、运送,一派繁忙丰收景象。“我在家门口收了20天土豆,就赚了四千多块钱!”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摘 要:本文从马铃薯种植生产规模、生产种植模式与市场销售等方面,对滕州马铃薯的生产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组织形式促进马铃薯产业规模化经营、延长产业链,促进马铃薯产业纵深发展,基于良种繁育体系控制马铃薯生产成本,加强马铃薯病害的综合防治,全面建设高素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等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泱泱沃土,稼穑赓续。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指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