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厌食、暴食,或者大量进食后自我催吐、滥用泻药,你以为这只是代表对体重或体形的过度关注,其实,这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称为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进食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产生重大影响,更可怕的是,青少年ED患病率不断上升。
您的孩子食用过某种食物后,是否出现过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者出现疲劳、情绪反应等症状呢?若出现上述症状,孩子可能出现了食物不耐受。顺义妇儿医院临床营养科李永进主任指出,食物不耐受属于复杂的变态反应,发生这种反应孩子会出现诸多的症状,包括胃肠道的多种症状、全身性症状等。
“病从口入”这句话,不光是指吃不干净的食物,还可能是指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后,引起肠道不耐受了。不耐受是身体对某种或者某几种食物,因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而产生不耐受,积累到一定量、一定程度后产生对人体伤害的慢性过程。
威廉·林兹·沃尔科特是美国代谢类型检测技术研究发展的权威领导人士,有着30年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经验,他主笔的《食物就是最好的药·别人的美食可能是你的毒药》上指出:每个人体质不同,吃错食物,情绪、精神及健康状态都会大受影响。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生态医学科成功救治了一名2岁的食物不耐受患儿,通过基于洗涤菌群移植的整合治疗方案,使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该患儿的成功救治不仅展示出南医大二附院在菌群移植方面的独特治疗经验和技术优势,也为更多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