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观三农】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首次发现农作物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
积极改良与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通过培育耐盐碱的甜高粱品种,在不适宜种植粮食的盐碱地上种植甜高粱可以修复土壤生态,同时填补我国饲草产需缺口、增加蛋白类食物供给,发展高附加值绿色健康产业。
本报记者 王俊岭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改良盐碱地上的玉米迎来了丰收。改良盐碱地离不开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图为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灵沙乡德润农场数字化可视平台查看玉米地遥感图像。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题: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中国农业科学院资划所专家谈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日讯 盐碱地是山东主要低产土壤,在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地区集中连片分布,地力水平低,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山东依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平台聚焦种质资源攻关,将改良盐碱地转变为改良种子来适应盐碱地,盐碱地逐步“变身”为稳产增产的新粮仓。
在内蒙古兴安盟盐碱地水稻试验田里,6月的稻苗已进入分蘖期,长势正旺,绿意浓厚。从寸草不生、白茫茫的盐碱地,到亩产500公斤金灿灿的水稻田,内蒙古兴安盟历时4年打造出耐盐碱地水稻试验基地,探索出一条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稻”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亿亩荒滩变良田的心愿正在逐步化为现实。
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可以容纳任何有关土壤知识的变化带来的分类变化,而并不打乱整个体系。很多人问,为啥呢,为啥不统一标准呢,这个问题就说来话长了,这个不是科学的问题了,而是政治的问题,比如供电、铁轨的间距等等,都是涉及到政治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如果你旅游去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甘肃的河西走廊,或者东北嫩江平原,或者黄河三角洲冲击平原,你就有可能看到一片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的土地,这里植被稀疏、人烟稀少、地下水都是齁咸齁咸的,这就是盐碱地。我国盐碱地面积约有15亿亩,约占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的1/9,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作者:臧超、胡艳军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一环,也是遏制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的必然选择。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有之义。
来源:经济日报我国是盐碱地面积大国,位列世界第三,总面积达15亿亩。《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当前我国盐碱地治理现状怎样,如何进一步激活这一潜在粮仓?
今年12月5日,是第十个世界土壤日,主题是“土壤和水,生命之源”。土壤,是承载万物的基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而成,与水资源相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和延续的根基,是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关键。保护好健康的土壤,就是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河北、山东、吉林等地通过科技创新改造盐碱地,加强耐盐碱良种推广利用,积极发展深加工,让昔日“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渐成沃野良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考察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向盐碱地要效益,开启新的征程。
作者:刘立军(河北地质大学)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北是盐碱地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盐碱地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的关键作用,不仅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保障粮食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