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无意间从媒体上看到一个题为“给英雄模范写封信”的活动,大约是为近日的纪念主题。我不知道学生们按照什么样的要求来作文章,祭奠大家心中的英雄。于是我想到英雄这个称呼是否来自什么样的方式,能被定义,起码不止是定义,还有人们的共识。
1950年,一封来自毛泽东同志的书信寄往了重庆大学。这份书信背后有怎样的动人故事?重庆大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周绪红院士等学者发现,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给重庆大学女生宿舍管理员的陈峰仙写过一封信,这一发现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他们是一群青年,他们是一百年前的“00后”。他们身处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与战争交迭的晦暗之时,压抑的恐怖气氛笼罩在全国,但总有逆风执炬之人,哪怕忍受着灼手焚身的剧痛,也不愿放弃手中的光明。在沉默的旷野中,他们会勇敢地高声呐喊;在绝望的荒原中,他们孕育着野草般的希望。
一张旧照彰显出的悲壮。这张旧照时常出现在公众面前,它拍摄于1935年2月1日,地点江西上饶。照片中的三人中,中间站立者为人们熟悉的方志敏,他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首收录在鲁迅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诗,相信不少人都不陌生。那是1930年3月初的一天,在上海公啡咖啡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式成立。
王芝潼,女,1914年出生在今冀州市门家庄乡稍门口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32年,考入冀县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入冀县简易师范学习,其性格开朗,人称“小杜鹃”。1935年,先后在徐家庄女子小学和门家庄小学任教,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鲁迅是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了解最深的思想者,也是最具独立思考和艺术个性的伟大作家,鲁迅已经积淀为现代最重要的精神资源,所以让中学生接触了解一点鲁迅,是非常必要的,教材编写必须重视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