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老城区中心地带的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经过6年时间于1894建成,据说陈氏书院由曾任清廷翰林院等职的东莞陈伯陶等48位陈姓绅士倡议兴建,以“汉代太邱太祖”为始祖,是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宗亲,合资在广州兴建的合族祠,其主要用途,是为全省各地陈姓族人在广州备考科举、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宜提供居住的场所,陈家祠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旅游景点,本世纪初以“古祠流芳”之名,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图/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提供5月2日10时,广州陈家祠当天的参观门票又一次“秒光”。每到节假日,陈家祠的门票经常“一票难求”。这座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的祠堂古建筑,已成为外地游客到广州打卡的热门地之一。
青春力量邂逅百年古祠,7月2日上午,近30个广州荔湾辖内青年文明号集结荔湾陈家祠广场,为市民群众提供义诊、咨询、讲座等形式丰富的志愿服务,标志2023年“群众需求 号手响应”荔湾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集市正式启动。
春日花开,点缀古祠,广场焕新,绿地变靓。位于陈家祠东侧、在地铁站厅之上的陈家祠东广场曾因地铁施工建设尘封约10年,在2025年1月底完成复绿和景观改造工程,至今已正式对外开放将近一个月。这个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城市新客厅”有何亮点?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是一座“合族祠”,在清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筹建,1893年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它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百年陈家祠,“活”了!国保文物中秋前夕上演“光影秀”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的陈家祠堂变身“夜明珠”!9月27日晚,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主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承办的“古祠留芳——陈家祠光影秀”在陈家祠前正式启动。
广州的建筑地标之一,有着“岭南建筑明珠”之称的陈家祠坐落在西关。事实上,陈家祠远不止一座传统古建筑,它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陈家祠这一座文化“宝矿”,如何进一步深入认识了解?如何发掘活化?成为荔湾历史文化科普的应有之义。
5月10日上午,15家副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看广州”调研采风团先后来到位于广州荔湾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和永庆坊,走进岭南代表性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岭南文化魅力,了解历史街区保护活化提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