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当场递手鹤舒项,鹰目猿神气下降。引手崖伸蛇吐信,直出侧入巧制强。前腿提膝鹤形步,进步穿挤力贯掌。激步捋带钻心炮,急缓相合如波浪。排拍连环如鸡斗,周身发动吼狮狂。捋带十字弹撩腿,落步钻心追魂掌。掩手劈山断中门,直立推山双出掌。撒步圈拦如鹤立,三折九和护中央。
现在看来,在学术上影响比较大的通臂拳法与通背拳法,大致可归类如下:1.清乾隆二年于莫古氏等著《通背拳书壹本》、山西郭锡亨《通背拳》、洪洞通背拳、无名氏《拳势总论》谱、清同治七年 仪熤抄本《通背拳要论》、博爱《通背拳谱》等可为密切相关的一类,称"通背"。
世俗中大部分练通背者,多为硬通背,或执著于膂力,或执著于掌硬。张策祖师为近代通背拳的一名大家,有人说他最后的通背结合了太极而导致“通背味儿”不正了,此话贻笑大方,世人练通背多执著于臂膀,很少有人关注身步,通背最终训练达到的大如鲲鹏展翅,小如猿猴缩身,正如其一开始老拳师说的稀里糊涂练通背的话一样,是最近似内家的外家拳,与太极拳追求的松沉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