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来临,汽车逐渐成为“一台装了轮子的机器人”,这让消费者既兴奋又焦虑:一方面可以通过车载软件享受各种智能化服务,一方面又要提防车载软件隐藏的各种“消费套路”,甚至还有人担心,某些“增值服务”存在新的安全隐患。
“共享”这个词在近年来逐渐深入人心,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电动车,似乎共享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人质疑这些所谓的“共享”服务,尤其是收费的共享电动车,是否真的符合“共享”的本义。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大西洋月刊》9月11日文章,原题:汽车黑客渴望复仇当一群德国黑客入侵一款特斯拉电动汽车时,他们并不想偷窃这辆车,目标只是加热座椅。这款特斯拉配备了后排加热座椅,但是只有在车主支付300美元后才会激活。
近日,小牛电动车车主们集体吐槽:摊上事儿了——小牛电动车的智能服务APP,需要续费才能查看定位。并且,令人大为震惊的是,如果90天后仍然没有续费,那么将面临车辆内置数据卡失效,需要更换中控系统,而且想续费也无门可续的情况。
随着智能时代来临,汽车不再局限于单一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一台装了轮子的机器人”,让身处其中的消费者既兴奋又焦虑。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车载软件选择各种智能化服务,提升驾驶体验,一方面又要提防车载软件隐藏的各种“消费套路”,甚至还有人担心,某些“增值服务”会不会造成新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