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又称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肾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位居第二。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占所有肾癌病例的80-90%,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称,2016年,湖北天门的黄先生到该院放疗科就诊,病因为:左侧肾癌在行肾癌切除术后,肿瘤出现全身多发转移,其中转移至纵隔的肿大淋巴结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通过“立体定向放疗+免疫”疗法及多次随访复查,黄先生的肿瘤全部消失,如今七年过去,未见肿瘤复发。
近日,黄先生回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接受复查。他曾是一名晚期肾癌患者,2016年接受肾癌切除术后肿瘤却全身多发转移,生存机会渺茫。不过,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免疫”治疗后,他身上的肿瘤全部消失,7年多以来没有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至今没有复发。
10年前患者因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来到我的门诊,患者没有任何的不适感觉,仅在进行彩超检查的时候,发现右侧肾脏实质表面存在1.5×1.0厘米的占位性病变,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强,考虑肾癌的可能性比较大,肾脏周围没有淋巴结转移。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根据GLOBOCAN2020全球癌症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4位,低于泌尿系统的前列腺癌及膀胱癌,死亡率居第15位。
去年5月份,岑女士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左侧肾脏占位,虽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但还是把她吓了一跳,于是来到我这边门诊进一步诊治,我给她安排了肾脏强化CT检查,这是肾脏肿瘤诊断的好帮手,肾脏强化CT的结果显示岑女士左肾上极有一个大小约2.4cmx2.0cm的占位,考虑肾癌,同时我们给患者完善了全身CT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转移,岑女士的肿瘤属于局限于肾脏的T1期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肿瘤比较小且靠近肾脏上极,我们建议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也就是只切除肿瘤,保留正常的肾实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都意识到了体检对于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定期的体检,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体检中发现肾脏占位等病变的报告率较高,而大多数人对于肾脏占位认识不清,甚至有的人认为肾脏占位谁都有,没什么大问题。
这个以及该研究之前的一系列结果给局部晚期肾癌的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高级别证据支持。而如果肿瘤突破肾包膜,侵及肾周围脂肪、肾窦结构,甚至侵犯临近组织器官,或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形成静脉内瘤栓,同时并无全身远处转移的我们成为局部晚期肾癌。
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肾透明细胞癌术后。根据UISS分级系统,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种情况。根据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肾透明细胞癌不管是手术后的辅助细胞因子治疗,放疗和化疗均不能降低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几率。
肾脏在我们身体中发挥了代谢作用,维持着人体内电解质的酸碱平衡,既是产生尿液的器官,也是解毒的器官。近年来,由于环境、生活方式变化以及体检检出率提高等因素,肾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现已成为泌尿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