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湿热太重,湿和热一旦结合起来,形成湿热以后,就特别难以排除,它容易往上蒸腾,就比如说一掀锅盖之后,那个水蒸气往上跑是一个意思,它容易熏蒸头部,引起头上多汗,而且湿热如果下注,就会阻碍膀胱对水液的气化,小便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排尿困难,淋沥涩痛等,可以参考龙胆草、车前子、木通等。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一动就出汗,尤其在活动后更是大汗淋漓,比如说在户外走动时,头部、颈部、胸部及后背湿透仿佛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出现这样的症状千万不能大意,中医认为“一动就出汗”属于阳气亏虚,不能护卫肌表,毛孔开合失常,汗随气脱,这时候人如继续活动,则容易耗阳气,会出现大汗淋漓。
天气一热之后,很多人喝点汤汤水水,就会出一身汗,尤其是头上,大汗淋漓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气有固摄的作用,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行气血,是运行、生产气的,如果脾肺功能减弱,就容易导致气虚,固摄不足,从而出现汗多的情况,往往还会伴随有乏力、倦怠,稍微一活动就出汗多、气短懒言等。
来源:【大河健康报】小儿时期常被戏称为"汗狗子",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生理特点造成的。小孩皮肤薄嫩,热量大部分通过皮肤散发,容易出汗,所以小儿多汗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不必过于紧张。小儿多汗要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如何判断小儿日常多汗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