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开始迎来大范围降温,多地温度骤降10℃以上。而这时候,也正是各种病毒肆虐的时候,对于经常熬夜加班、抵抗力差的上班族来说,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发烧。所以一旦测出自己的体温略有升高,特别是超过了37℃,这些打工人就会十分紧张:“糟糕!是不是发烧了?”、“怎么退烧?
说到人体体温是多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37摄氏度。37摄氏度准吗?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都会引起感染,导致发烧,这些病原体通过刺激白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敏,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引起发烧。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发现了首起新冠病例,此后国内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了疑似病例。截至2022年4月,疫情仍在上海等多个地区发酵。面对疫情,我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的策略,除了封控隔离、核酸检测之外,另一项更加常态化的筛查手段就是检测体温。
发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那么发烧了就要吃退烧药吗,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发烧了到底要不要吃退烧药?人体是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的,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在下丘脑有调节下,人体会通过不断地增加热量或散热来维持正常的体温,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下丘脑就会发出一个指令,收缩外周血管,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骨骼肌会通过颤抖的方式来产热,当人们处于炎热的环境中,下丘脑会发出指令,扩张外周血管,同时通过调节汗腺分泌汗液来散热。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体温在37.3一一38度为低热,38.1一一39度为中等热,39.1一一41度为高热,超过41度为超高热,一般情况下发热是身体正常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体温的升高,白细胞等机体的免疫吞噬细胞功能增强可以吞噬掉进入机体的细菌等引起发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是有益的,不要见热就用解热镇痛药物,体温的下降可以抑制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不利于机体功能恢复,一般情况下体温不超过38.5度不主张应用退热药物,如果低于这一温度病人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抽搐等症状亦要应用解热镇痛药物,超过39度要应用解热镇痛药物。
一些细心的人群会发现,在同样的气温环境之中,男性往往会感觉燥热,而且女性却会产生容易冷的现象,人体的体温正常值一般都是在三十六度到三十七度之间,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就说明已经发烧了,体温在三十八度以下都属于低烧,高于三十九度就属于高热了,那么晚上人体体温多少正常呢?
进入冬季支原体肺炎还没消停流感又来了体温表上的数字变化直接影响妈妈们的精神状态37℃、37.5℃、38℃、38.5℃、39℃……每次孩子发烧妈妈的心都会随着这串数字此起彼伏“刚刚37.3℃,到底算不算发烧?”“还没到38.5℃,到底该不该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