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米兰·昆德拉最好的方式是重温他的作品,感受他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毫无疑问,昆德拉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他“最自觉地探索了小说的可能性限度”,这是关于他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贡献的提纲挈领式的评价。通俗地说,就是他的创作让我们无比惊讶:小说还可以写成这个样子?他的小说呈现出了哪些样子呢?
综合路透社等多家外媒7月12日消息,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逝世,享年94岁。米兰·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流亡至法国,并于1981年获得法国公民身份。2019年11月,米兰·昆德拉重新获得捷克共和国政府的公民身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欧洲作家米兰·昆德拉近日去世,终年94岁。在2023年夏天听到这个消息,周围人都说有点恍惚。每个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在学生时代的某一天会去图书馆慕名阅读他的代表作,每年预测诺贝尔文学奖时也都会念起他的可能性……但是,他似乎离我们又很远。
据俄新社、塔斯社12日援引法国媒体消息报道,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于1975年移居法国,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
下载(184.26 KB)昨天13:36因扎吉治下的米兰唤回了我们这些老一代的米兰铁杆久违的激情,如沐春风的感觉很多年不曾有过了,大家似乎依稀看到了黎明就在前方不远处,真心点赞!在此本人谈谈我心目中的米兰现状以及未来。
米兰·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米兰·昆德拉的图文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首次全面披露了他的人生轨迹。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生活在别处》,再到八十多岁高龄时创作的《庆祝无意义》,他笔下的故事和提出的问题让读者难以忘怀,而他本人却为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的经历有所牵连的百年历史贴上了封条。
许钧、毕飞宇等【编者按】米兰·昆德拉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生于捷克,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人们对于潜心文学创作、刻意回避公众、“遮掩”个人历史的昆德拉,有着各种矛盾的理解与评说;对他的小说,也同样有着各种悖论性的解读。
米兰·昆德拉是谁?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我来回答。我也算是昆德拉的老粉,上高中时,我从一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始,冒冒失失地进入了昆德拉的文学世界。我曾在笔记本上大段地抄录他小说中那些充满哲思的片断,和他一道陷入存在之问。
今年的暑假,孩子们选择居家的时间,可能比往年更多一些,为了让大家足不出户也可以拥有多姿多彩的快乐假期,从8月4日开始,新华日报全媒体科教新闻部联合江苏省内中小学推出暑假特别策划“在线打卡,缤纷一夏”,邀请中小学的校长名师、学生、家长广泛参与互动,阅读、学习、锻炼、劳动一个都不能少!
梦 野小区里的叶子,带着金黄的心情,一枚枚从树上跳下,俏皮的女儿就催促我,买盆有意思的花吧,感受一下冬天里的春意。“谁不想让春天提前到来呢?”我心想。还没想好要买什么,妻子就买回来了,而且不是一盆,是两盆。我不知道这些花叫啥,但它们好像早就到过我心里。
与米兰邂逅,是在一家花木基地,也是缘于它雅致馥郁的香气,当时也是香气缭绕弥漫,询问老板,老板介绍说这是米兰花香的味道,还以为米兰花是那种若牡丹般的花朵,哪知随着花木老板的指点,一株纯绿色植物呈现在眼前,弯腰俯身之后才发现,那绿色叶子的其间,满是星星点点的黄色小米粒,那淡雅的清香就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电 题:从西方到东方,人们读懂怎样的昆德拉?——专访作家、翻译家高兴中新社记者 高凯“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日前,米兰·昆德拉在巴黎辞世,这位在全世界影响巨大的作家的离去引发各界关注。